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778
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摘 要]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表达性和情感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得到提升。通过美术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提高智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乃至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术 教育 幼儿全面发展
上周,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张教授给我园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幼儿美术教育培训课,通过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人的生活起居,社会上人们的言行举止都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样:“幼儿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幼儿的诗,但等他稍长大了,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这段话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才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但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而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为达到这一要求,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十分重视美术欣赏活动,因为欣赏本身就是审美过程。例如,欣赏那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年画、图片,动画片等。对于这些作品可以从表现的形象、主题内容、作品类别以及造型手法等方面作些简单介绍,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愿望。这样幼儿通过感受美,就可以大胆地表现美了。使幼儿在不断追求美、探索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思维和智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是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手工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能促进幼儿右脑的锻炼,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参与活动。为了能完成一个造型或一个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就要进行训练,如,折纸、剪贴、撕贴等。通过这些动作使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发展,并使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协调发展。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脑并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