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91
小材料 大学问
——探索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与实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活动材料的研究,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依据材料投放的原则性,提倡层层递进,注重材料投放与活动的主题相结合,同时,注意材料投放的动态调整,调整投放材料时注意对时机的把握,在具体调整投放材料时,从目标、内容、空间、情境等角度进行调整。通过探索,使得材料的投放能实实在在的有益于幼儿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材料投放 记录 调整
一、当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则提示无法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提示包括游戏活动的规则、材料取放的规则、材料操作的规则等,教师基本只停留在对区域的活动规则关注上,对规则的理解比较狭隘。仍旧把区域活动当作一种教师主导的模式,而区域活动是孩子的自主活动,适当的、隐性的材料取放规则和操作规则提示可以保障区域活动的基本进程,推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环境、材料说话”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材料投放无法体现区域的“教育价值”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喜好或根据已有材料将就一下,只是简单的进行投放,我们很少考虑当前的主题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很少去挖掘和思考这些材料的教育价值。因此,如何把当前的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三)材料投放无法体现区域的“全面兼顾”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避免出现“材料”分层现象成为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二、形成良好区域必备的“三部曲”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投放材料理念
1.明确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幼儿自主探索的关系
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虽然活动的形式是自主的,但仍能通过投放的材料体现预设的教育目标。因此,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对幼儿的自主探索有着关键的作用,是探索活动的基础。
活动区域 科学探索区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 张德邦独自在科学区里,将瓶子一个个从斜坡上滚下来。无意中,他发现,一个两头不一样大的牛奶瓶滚下去时向右转弯了,而圆柱形的易拉罐却一直笔直地向前滚。他又试验了一次,结果一样。然后,他将两个瓶子一起放在斜坡上,同时放手,瓶子滚出了两个轨迹。他仔细地拿起瓶子看了很久,似乎明白了什么。
表一:材料的有效投放和幼儿自主探索的关系表
在这个案例中,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活动区域中的最大特点:幼儿的自主探索。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兴趣的选择操作材料,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从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使幼儿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在不断的探索操作中进行生成性学习,达到有效目的。
2.明确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教师引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