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58
音乐教育要激发幼儿的情感动力
[摘 要]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情感 音乐 激发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但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觉得自己无法把握幼儿的情绪,幼儿要么表现为:过于兴奋,不听指挥,甚至会出一些你意料之外的麻烦,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要么表现为:心神不宁,东张西望或无精打采,被动地应付教师要求。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及至效果,甚至可以说,音乐教
育活动不但不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反而起了消极作用。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应如何激发幼儿的情感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育效果:
一、培养师生情感,创造育情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要注意环境中的育情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幼儿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教师会发现刚和孩子们接触时,师生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大多数幼儿不愿在集体中唱歌、表演。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幼儿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在操场散步时,教师可以牵着幼儿的手,幼儿抱着娃娃游戏时,可以他们一起扮演妈妈,悠然地哼唱”摇蓝曲“;有的幼儿不习惯集体生活,午睡入睡慢时,在他们身上轻轻地拍打节奏。久而久之,幼儿就对教师有了亲近感、信赖感。期待和力量也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思维更积极,记忆更深刻,情感更丰富。
二、根据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设计适宜的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的情感易外露,他们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等特点,而且幼儿情感会伴随着他们的所有活动,伴随着幼儿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设计音乐活动时,我们首先要在选材上注意适应幼儿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一般对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