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96
在分享活动中形成规则
[摘要]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如今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比比皆是,而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它在人际交往等文化中都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重要性,通过研究3至6岁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具体的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有:为幼儿创造分享的环境和机会、榜样的作用、移情训练法。并在进行分享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了一些分享活动规则,如:平等分享、共同分享和轮流分享等,这些规则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幼儿合作、协商、克制、换位思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分享行为 规则
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其中的关键在于,目前人们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是笼而统之的、不分化的,从而导致规则教育的混乱和效率低下。
皮亚杰认为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和规则是他律的,这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现实。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在那些允许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实现自己目的和意志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许多自律规则的萌芽形式。因此,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