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35
浅谈幼儿的攻击行为
[摘 要]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乃至部分成人身上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幼儿是儿童,更多的表现为具有攻击行为。我们作为老师如果能够了解幼儿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加以干预,就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克服这方面的冲动,纠正其行为。
[关键词] 幼儿 攻击行为 产生原因 纠正策略
攻击行为(Aggression)是指任何有目的地伤害他人(或其他生物)的行为,而被伤害者则试图回避这种行为。(Coie & Dodge,1998)[ 彭华茂主讲:《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XX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用书,2004版,第40页。
]。一般来说,幼儿攻击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而在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会和同伴发生争执,产生小的摩擦,从而产生一些不友好的攻击行为,最常见的表现如(身体攻击)打人、推人、咬人、抢夺;(言语攻击)说脏话、骂人。这些都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
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攻击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是我们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么造成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来纠正孩子的这些攻击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