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21
关注主体性 活动更精彩
[摘 要] 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合理有层次的教育目标,激发兴趣保护好奇心,积极参与环境创设,树立主体性与主导性,注重过程,大胆尝试展示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活动与幼儿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有效的培养和发挥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幼儿 教育 主体性
幼儿教育是人类基础教育,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黄金期,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必然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核心,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合理有层次的教育目标,是幼儿主体性体现的首要条件
《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要想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首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合理的、有层次的教育目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具体目标,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通过与教师、同伴、环境、材料的互动来学习,这种无压力、无忧虑的心理环境,更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