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71
幼儿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初探
[摘 要]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中心理健康还包括幼儿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等等。解决此类问题应该教师和家长一起沟通配合。鉴于此,笔者就幼儿园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自私、任性、孤僻和自卑、冷漠、攻击和依赖,从家庭教育方式和客观生活因素出发进行剖析,并且从幼儿园教育、家庭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心理 常见问题 教育方法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然而从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从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内容“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我们应当重申“健康”的概念。社会对幼儿健康的理解往往在于身体好、吃得好、睡得好等生理健康,殊不知幼儿也承担着不同的心理压力,若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和发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演变成社会上各种各样、难以预防和修复的问题,更不用谈及“做事、共处和做人”。由此可见,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汪建华.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老区建设,2010(16)]那么所谓心理问题包括:一般性心理障碍和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医学范畴,而前者往往就是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客观因素造成的。在这里,我们主要探究由家庭因素和生活客观因素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归纳一般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并且就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