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138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及对策
[摘 要]攻击性行为严重妨碍幼儿的交往和成长,但这种行为却经常发生。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它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遗传、心理、教育、环境等因素。本文提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着重从遗传因素、家庭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同伴之间相互影响、错误的榜样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幼儿园方面重点探讨了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幼儿攻击性行为 环境 教育
在幼儿园帶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小朋友向老师告状:“我不爱跟他玩,因为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因为他欺负别人,把人家弄哭了。”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特别是小班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与同伴关系一般都比较差,多数同龄的幼儿会对其具有拒绝态度。由于这些孩子爱惹事生非,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会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可想而知,幼儿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更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制止、矫治,攻击性行为将严重妨碍幼儿的人格发展。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及对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