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点击下载
[摘 要]《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不是简单模仿、照搬,而应继承与发展。我们深信:正确把握教育思想的核心,结合教育现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讨,必将使我园的素质教育实践水平得到提升,获得发展。在幼儿园只有将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这两种学习形式加以整合,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活”环境 区域活动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那么如何在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之间找到平衡点呢?固定的空间与幼儿不断增长的知识渴求又是展现在教师面前的一对全新的矛盾。甚至有的教师会认为:有限的空间阻碍了其环境创设的好点子,认为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创设“足够丰富”的环境。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就变得十分被动,效果显然会不尽人意。然而,作为研究型的当代教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投入工作,展开教学,排除客观因素,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教师本质所在。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我班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打破传统模式,以“版块式”小区域与班级大环境有机整合的全新模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由、轻松而充满智慧的天地!固定的教室即“死”空间,其实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转变为受幼儿欢迎的“活”环境!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再建构与应用初探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