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的体会点击下载
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太缺乏爱心、同情心了,不会关心别人,个性在不恰当地“膨胀”。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爱,却不懂得关爱别人,严重缺乏同情心。看到有的小朋友摔倒了,他会哈哈大笑;老师让孩子们观察蚂蚁,他会一脚踩上去;见到小树枝,会毫不犹豫地折断;对老师批评的小朋友会群起而攻之,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这些孩子往往不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不了解别人的需要,对别人缺乏关心、爱心、同情心,还少了份宽容,总之,少了份社会交往的关爱行为。现在的孩子对他人越来越淡漠,越来越没同情心,孩子的爱心究竟哪儿去了?是什么造成了孩子今天的现状? 一、对幼儿缺乏爱心、同情心的影响因素分析 1、来自幼儿自身的原因 学前期的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化思维阶段,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 2、来自家庭的原因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家庭中,接受着过多的伟大无私且不求回报的保护和关心,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却没有或很少有关爱别人的机会和体验。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当然也谈不上爱心和同情心了。 3、来自社会的原因 现在的社会,人们对金钱和利益的追求,使人变得相当自私,还有社会上一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处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极为冷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
对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的体会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