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工业动态分析报告(二)
产品为主,约占总抗生素产品的60-70%,而我国土霉素、四环素等产品就占60%左右。
(4)以企业为中心的创制新药的体制尚未形成.我国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还未形成,医药科技投入资金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老产品多,新品种少,低档次和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量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生产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批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力。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出口产品主要是一些较老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污染较大的产品,而一些具有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出口较少,因此,出口数量虽然很大,但换回的外汇不多,其中有些产品不仅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不愿生产的品种。我国出口以原料药为主,而制剂很少,因此,卖不起价钱,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十分不合理。
四、对未来医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 近十年医药经济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从年终盘点情况看,医药经济超额完成每年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已成定局。虽然从走势看,呈现了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但医药工业增长基本面向好,运行质量有所增强,经营绩效水平有所提高。运行态势良好而稳健的发展,推动医药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实现新的迈进,同时也为下一年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有利基础。从各子行业发展趋势看,强弱不同的分化发展趋势已成必然。在未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格局下,具有发展优势、具有竞争实力、能够与更强大竞争对手直面抗击的产业和企业将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发展。而失去发展优势、缺乏竞争实力、低弱发展中逐渐落伍的产业和企业,将逐渐被弱化、淘汰。
(2)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明显、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我国多年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技改投入、改善投资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批持续发展的高增长行业,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医药工业在这个“大浪淘沙”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有利的本质性发展变化,对未来经济发展加快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良好基础。
(3)药品价格体制改革将继续快速推进。药品价格总体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政府药品价格管理将根据补偿生产经营合理成本和合理利润、反映市场供求、体现药品质量和疗效差异、保持药品合理比价、鼓励新药开发的主要原则,加强政府价格管理。同时依靠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法加大医药市场净化力度,加大和完善药品价格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用药水平。
(4)加大投资力度,开辟多方位集资渠道。创制新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难度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在研究开发中淘汰多,周期少,除了政府投资外,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迫在眉睫,利用风险投资来促进新药创新与开发,是目前重要的途径之一。
(5)加快改革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是企业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医药行业产业结构,很难参与国际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是大势所趋。应通过参股、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至少削减三分之一到一半数量小的企业,组建旗舰式企业,通过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是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太小,综合实力小,难以与跨国公司竞争。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以产权和产品为纽带,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促进生产流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在全国创建十几家有自主开发能力、在同品种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在竞争中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医药工业大国,但向医药工业强国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高医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以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医药工业动态分析报告(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