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自媒体发展历程
2005年,Blog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社会公众层面上得到认知。Blog是早期互联网个人网站之后的自媒体典型应用。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并借助它强大的媒体属性,将微博推向彼时中国头号互联网应用之一。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巅峰状态。即便在今日已经不复昔日之辉煌,依然号称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之众。它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应用。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人通讯工具。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公众账号),随即引发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开设自己的账号。某种意义上讲,被微博击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重生。时至今日,微信公众账号有800万个,相当于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并在这些自媒体基础上,形成了自媒体联盟。
(二)自媒体行业的生存问题
1、2017年大部分自媒体人的年龄在30岁以下,52.9%的自媒体人所在的行
业领域与其专业背景不匹配,加上自媒体人有着相对更为自由的工作内
容、工作时间,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来投放到自己关心的
领域当中。
还有46.1%的自媒体人为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而感到忧虑,
24.9%的自媒体人对如何收获关注和粉丝感到焦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出在内容同质化的环境下,速度和数量已经不能成为自媒体平台脱颖而出的唯二条件。
而在2018年,在媒体平台多元化后,同样也开始对精品内容有了迫切的需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整体发展逐渐稳定,各垂直领域自媒体的运营和内容展现,将会对自媒体人的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自媒体人主要收入来源
1、35.5%的自媒体主要通过流量主及其他流量分成进行盈利,30.7%的自媒体
盈利主要来源为软文广告。其中近八成自媒体内容呈现形式为图文。两项主要收入来源都主要取决于内容质量和活跃粉丝数量,在产出优质内容的同时不粉丝良好互动是自媒体人提高收入的关键,随着创作内容形式多样化,从文字到图文,音频到短规频的不断延伸,自媒体人可以尝试多种内容载体,发掘适合自己的模式。
三、自媒体行业分类调研
(一)直播类
1、当前直播平台可以分为七大类:娱乐化直播、新闻资讯类直播、教育直
播、生活直播、电商直播、社交直播以及并不受欢迎却客观存在的低俗化直播等。
(1)游戏直播在近几年几乎扛起了直播的大旗,手游、网游、页游三大种类覆盖齐全;
(2)新闻资讯类直播则更倾向于专业化和企业化,如今的新闻、产品等发布会往往能够看到主播的身影;教育直播以网课为主;
(3)生活直播通常是个人生活的闲聊类;
(4)电商直播是通过电商等平台卖产品;
(5)社交直播是以平台交友;低俗化直播受法律约束比较隐蔽一般以色情
暴力类为主。
2、目前,直播平台主要有:斗鱼、虎牙、熊猫直播、企鹅电竞、直播吧、
六间房、映客、花椒、YY(欢聚时代)、一直播、淘宝直播等。
(二)音频类
1、音频自媒体也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内容付费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
大的公众号有书、十点读书、得到都有做自己的内容付费平台,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音频是一种趋势,很多公众号的内容都添加了语言版,常见的音频自媒体有: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考拉fm,企鹅fm,懒人听书,酷我听书,凤凰fm等
(三)视频类
1、视频自媒体:
请不要混淆搜狐的“视频自媒体”,那只是一个视频自媒体的品牌名称,
如同字面意思,与文字、图文自媒体相比(例如早期的博客、微博,后来的微博算是图文自媒体、再后来增加了视频只能算是一种延伸、主题还是图文)不难发现其特色是“视频”,而且是“以视频为核心主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视频自媒体有其独特的媒体特点,之后有机会再分享);但本质上,和其他自媒体一样,也呈现【以人为核心,以互联网平台作为基础的传播体系】的共性。但如果要了解其中包含什么,这个就太大了。
比如当下的“定义,特点、行业规模和现状、阶段、运营规则、平台等等”仅就从【视频自媒体来源】性质就有:UGC(用户产生内容)、PGC(专业用户产生内容),最近又分隔了一个OGC(平台或组织机构产生内容,也有说叫自制)
2.、在线视频渠道主要包括:
大鱼号、爱奇艺、乐视网、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这些在线视频的主要收益方式依然是平台的分成。
3、短视频渠道:
主要包括:美拍、秒拍/=、抖音、快手等,其盈利方式是粉丝打赏和平台分成
(四)资讯类
1、新闻类:
自媒体行业市场调研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