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制造将愈来愈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因为,人们在发展绿色产品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人类需要团结起来,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唯一的地球。单一的绿色产品的个案开发是不够的。必须从制造业下手,进行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应用。因为,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往往是超越空间的,是跨行业的。 ISO14000系列标准的陆续出台,为绿色制造的全球化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很好的管理基础。在国际贸易和跨国网络营销中,近年来,许多国家要求进口产品要进行绿色认证,要有“绿色标志”。特别是有些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由,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来限制它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即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因此,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将为我国产品,提高绿色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为我国企业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绿色制造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当前,绿色制造的集成功能目标体系、产品和工艺设计与材料选择系统的集成、用户需求与产品使用的集成、绿色制造系统中的信息集成、绿色制造的过程集成等集成技术的研究,将成为绿色制造的重要研究内容。绿色设计今后仍将是绿色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绿色制造,将导致一批新兴产业的形成。除了目前大家已注意到的废弃物回收处理装备制造业和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服务产业外,绿色设计的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绿色产品设计系统、绿色工艺规划系统、绿色制造的决策系统、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系统、ISO14000国际认证的支撑系统等,都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绿色网络营销的主打产品。
3. 环境标志
我国对“环境标志”的研究和实施起步较晚,1992年绿色食品标志在国家工商局作为质量证明商标注册,1994年5月17日成立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工业”已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阶段。1995年3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首批获得“中国环境标志”的六类十八种产品。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技术的发展,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环境标志”的广泛应用,这必将促进绿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而“环境标志”作为市场上商品竞争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各产业竞相生产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产品。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而且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符合“环境标志”的拳头产品。但是,近几年,许多生产厂商抓住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鉴别能力不强的特点,纷纷标榜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环保先锋”。 目前市面的假“绿色”产品在建筑装饰、家电、日用化工等行业表现得已最为突出。假绿色产品充斥市场,严重阻碍了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我国绿色消费事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4.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一些西方国家基于国际、国内环境法规或技术标准对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国际贸易中,采取一定限制性措施。由于发达国家在实施这些环境政策和措施时,带有愈来愈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结果往往对国际贸易造成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和扭曲,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境保护措施的影响很大,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21世纪初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
由于有的发达国家虽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加以限制,但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我国相当多的出口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还通过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同样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将是今后我们在网络营销中,特别是跨国网络营销中必须研究和注意的。
营销学界认为,绿色营销在中国的实施是合乎潮流的顺理成章之举,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必将成为本世纪营销的主流。但必须看到,绿色浪潮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时候,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对外贸易上,许多国家利用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来拒绝或限制进口,使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遭受威胁。据不完全统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我国数百个品种、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4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口受阻;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危险。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
(二)我国绿色营销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有的市场由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市场上流行的是假冒伪劣商品、回扣等不正当的推销手段、钱权交易等不合法的关系,影响了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消费者的绿色观念远未形成。
在我国由于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对于绿色营销仅有少数人能够了解接受。人们的绿色意识有很大差别,还有相当多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绿色消费、什么是绿色产品、什么是绿色营销。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起对人们进行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人民的绿色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开展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呼唤人们的绿色意识,推动绿色消费运动的发展。 绿色营销——21世纪的营销主流(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