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励志教育也精彩(二)
二、励志教育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观
1.一心一意获得成功
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三心二意就意谓着一事无成。成功人士都这么说:心能走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虽然在过程中难免会面对失败。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正是因为经历的几千次的失败才积累了很多难得的经验。李阳老师.也常常说,学英语就是要:“Never be afraid of losing faces.” 只有不断犯错误,才会不断纠正,才会学好英语。对于“成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读是: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艾琳•C卡瑟拉说:“人人都能够取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能力;人人都能掌握成功的诀窍。”所以态度决定了一切。
2.二步进行曲:从泛读到精读
二步进行曲是所有英语课堂上必须面对的教学程序。但在新理念下,从泛读入手,可采用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问题,引发他们往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常用有:Use your prediction,imagimation or creation to think about the contents of the passage. Think about five whs—who, when, where, what, why? What is sth/sb like in your mind? 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What is the introduction ?What are key words or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What is the writer’s opinion? What is the main idea or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What is the conclusion?
从精读的教学角度,必须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句子,把握重难点。然后学会归纳知识、对比知识、疏理知识,掌握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好知识结构提供训练。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确定教学重点要分析三方面的情况:一是研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目的任务。二是每堂课教材内容或相邻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
3.三要素
课堂上的学习三要素众多。其中常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这是学生听课的养成习惯问题。我们常说,习惯好才是真的好
4.“四”将革命进行到底
要能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学生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环节。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课中注意听讲和记好笔记 课后疏理知识 加强复习和练习巩固
5.五看点
在阅读文章中,作者常常设置五种题型,他们为1. title(主题)2.details(细节)word(词义)infer(推理)conclusion(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这种分析思路,以求突破。学生如果方法不得当,往往在这种题目上败得惨。
6.六课型
⑴ 自学课;⑵ 启发课;⑶ 复习课;⑷ 作业课;⑸ 改错课;⑹ 小结课。
7.七种评价方式
以一个名为“自留地”的,给学生的一个展示平台。给行动努力者加油。⑴ 用PPT出光荣榜;⑵ 每班前十名;⑶ 每两班前十名;⑷ 80分以上的优秀者;⑸ 单词过关者;⑹ 小测过关者;⑺试卷过关者。
8.八环节系统学习法
⑴ 制订计划;⑵ 课前自学;⑶ 专心上课;⑷ 及时复习;⑸ 独立作业;⑹ 解决疑难;⑺ 系统小结;⑻ 课外学习。
措施三
三、分析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姓 名 你的挑战宣言
你的基础 好 中 弱
每天投入时间是多少?
进步如何?
是否有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挑战要达到的高度及措施
分析一下自我发展
调整一下新的高度
检查结果
老师给出的金玉良言 1.第天听力15分钟。2、每天背诵或朗读一二段3、每天做一份完形或阅读4.善于归纳、对比、理解、反思、纠错5、当天功课当天清。
老师的个人教学理念 1.消灭不及格2、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3、努力提高一个新的高度。
老师给同学们的鼓励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应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爱默生
励志教育,展现了我的教学的点点滴滴;励志教育让我在教学上游刃有余;励志教育让我在教学成绩次次都能名列前茅;励志教育让我的学生看到丰收的成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真理。学生们的努力、执着、信念等的励志精神已遍地开花,他们也尝到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改革下的莘莘学子更应奋发图强,透过励志这份精神,晒出智慧,晒出精神,晒出风格。教坛上会因为这种精神而精彩。励志教育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⒈ 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⒉ 教育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
新课程理念下的励志教育也精彩(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