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二)
项目 平 均 分(M) T检验
平行班 直升班 t值 Sig. (2-tailed)
Item 14 3.7692 3.7692 .000 1.000
Item 15 3.3558 3.4615 -.786 .434
Item 16 3.6058 3.6058 .000 1.000
Item 17 2.9327 3.0577 -1.025 .308
Item 18 3.6154 3.6058 .075 .941
Item 19 3.7308 3.6827 .397 .692
Item 20 3.7981 3.9423 -1.023 .309
Item 21 3.1635 3.3269 -1.184 .239
Item 22 3.7019 3.9423 -1.583 .116
5.学生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和T检验
表五表明,两类班级都经常使用交际策略,且差异不显著(所有的p>0.05)。这可能与备课组提供的各种任务型的活动有关。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得到充分尊重,能充分展示自我。但从平均分情况来看,直升班的交际能力、交际方式及手段、主动性等都略高于平行班。这似乎可以说明,从交际效果的角度看,直升班略高于平行班。
表五 学生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和T检验
项目 平 均 分(M) T检验
平行班 直升班 T值 Sig. (2-tailed)
Item 23 3.2500 3.3365 .731 .467
Item 24 3.1731 3.2212 .376 .707
Item 25 3.5192 3.6154 -.709 .480
Item 26 3.3654 3.4327 .533 .595
Item 27 3.3173 3.4135 .748 .456
Item 28 3.3077 3.4423 1.153 .252
6.学生资源策略的使用频率和T检验
表六表明,两类班级都经常使用资源策略,且差异不显著(所有的p>0.05)。两类班级的均分接近。这可能与备课组提供统一的学习资源有关。这些资源包括:寒假用的一套《培生英语阅读》及每周二利用21st Century Teens统一开的报刊阅读课等等。
表6 学生资源策略的使用频率和T检验
项目 平 均 分(M) T检验
平行班 直升班 t值 Sig. (2-tailed)
Item 29 3.5481 3.5192 .199 .843
Item 30 3.8155 3.7573 .456 .650
Item 31 3.8846 3.7885 .761 .448
Item 32 3.5000 3.6058 -.698 .487
7、全部男女生学习策略分量表
笔者将两类班级的男、女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七)。该表表明,除交际策略(p=0.127>0.05)外,资源策略(p=0.037<0.05)差异显著,而认知策略(p=0.002<0.01)及调控策略(p=0.000<0.01)差异极其显著,女生优于男生。
表七 全部男女生学习策略分量表
认知策略(SD) 调控策略(SD) 交际策略(SD) 资源策略(SD)
男 3.387 (0.511) 3.314 (0.677) 3.247 (0.688) 3.578 (0.724)
女 3.643 (0.532) 3.730 (0.670) 3.414 (0.647) 3.802 (0.714)
t值 -3.188 -3.718 -1.541 -2.120
Sig.(2-tailed) 0.002 0.000 0.127 0.037
四、讨论与建议
1.我校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全面发展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我校高一学生经常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平均值达3.536),这一点与戴军熔(2004)对其所在学校高一、二年级所作的调查结果相反。这可能与两所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有关。调查同时显示,直升班学习策略并不优于平行班,这与调查者最初的预想完全不一致。但是该结果与周榕、何广铿(同上)对广州市三所不同水平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一致。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原因。首先,备课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本校的一个传统,近年来得到改善和加强。集体备课包括:备中心发言人、备时间、备地点、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和学法等。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策略的选择、方法的使用等等都有较大的一致性。
其次,学校和年级备课组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与应用。学生刚进入高一上第一节课时,年级备课组就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并制定了约15条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标准,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尽量使用,并尽快形成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风格及学习习惯。这些措施对全体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养成应该都有一定影响。因而,尽管学生水平有参差,但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并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这充分表明本校确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与本校所选教材有关。本校选用的XXX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非常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学习策略贯穿整套教材。在呈现新语言材料时,教材都能导之以相应的学习策略,如每个模块的Learning to Learn、每个单元的Listening Strategies和Reading Strategies等。
2.男女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均衡
Oxford 和Nyikos(1989)、Ehrman (1990)和周绵绵(2006)认为,男、女在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中有很大区别,女生一般比男生选择更多的语言学习策略且使用也更加频繁。本调查除交际策略外,其余与以上研究一致。本调查中,两类学生在交际策略方面未见显著差异(t=-1.541,p=0.127>0.05)。这种情况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与本校的外国语特色教学有关。本校聘有外教专门上口语,外教的课更有可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再加上学生不必应付考试,压力相对较小,因而男女同学都会主动发言。(2)可能与本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方式有关。学校非常注重基础年级听说能力的培养,因而,备课组能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设各种情境,设置各种任务型活动,为所有学生“用语言做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当学生犯各种语言错误时,教师总是能待之以包容并加以鼓励,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开口的自信心。(3)可能与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有关。高一所有班级上英语课时都分成小组,教师用各种办法鼓励各小组既合作又竞争,并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口头或物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及责任感,学生开口的频率相应地增加了。
3.两类班级总体英语学习策略未见显著差异
与笔者的预测相反,直升班与平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未见显著差异(表一:T=-0.094, p=0.926>0.05)。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语言基础与学习策略应用水平不见得呈正相关。换言之,良好的语言基础并不意味着高水平的学习策略,语言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不意味着低水平的学习策略。当然,也不排除调查表本身设计存在的问题。由于它是一种定性评价表,无法精确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无法精确反映选择同一选项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本调查表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是有效的,应该继续加强,并确实把它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日常英语教学中。以后应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学习策略的指导,正如文秋芳(1996)指出的,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只有这样,英语学习策略才能得到最优化。另外,本研究以本校不同生源为对象,其结果不一定能反映其他学校的情况,仅希望此份调查报告能对英语的教学、对培养及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起到些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Oxford, R. & M. Nyikos. 1989. “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l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3:291-300.
2. Ehrman, M. 1990.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type in adult language learning: an ongoing investigation”. In T. Parryl and C. Stansfield (eds.) Language Aptitude Reconsidered. Prentice Hall.
3.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年。
4.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 陈新妹:“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6. 周榕、何广锵:“对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现状调查”,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
7. 周文筑:“常用的中学英语学习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4期。
8. 杨福生:“国内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善分析综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6期。
9. 马若文:“注重学习策略培训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新课程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