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
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有无审美创造力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是绝对失败的教学。
于漪老师说,语文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这就是创造性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审美创造力,既讲究科学美,又讲究艺术美,以敏锐的审美语感体现语文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鲜明性和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通过创造美的语境,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学生带入意境,“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从而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
审美创造力很强的语言,总是准确的语言,因为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的力量;它又是简洁的语言,因为只有简洁的语言才能表现出思想的丰富;它又是严密的语言,因为只有严密的语言才能现出思维的科学性;它还是形象的语言,因为只有形明的语言才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创造的欲望;它还是生动的语言,因为只有生动的语言才富有表现力,突出课文的传神之笔。语文教师创造性的语言,有时孔雀失诙谐幽默或爽朗朴实,有时则富有哲理。语文教师的富有审美创造力的语言总是能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是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以其富有的审美创造力不断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常会发表独到之见,写作也就会出现角度新、立意深、构思巧的佳作,并能迸发审美创造力的绚丽火花。语文教学将实现最优化,师生都会成为美的创造得和传播者。
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致力于创造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显示自身的本质力量并形成自己教学的艺术风格。魏书生老师、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就是讲究教学创造美的典范。
语文教师审美创造力像熊熊烈火,可以照亮黑暗的角落,让一切珍贵的东西闪光。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审美能力,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斜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在新课程体系下,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参考文献
(1)《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谈美感教育》《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美学原理》蒋孔阳、朱立元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4年版
(4)《教改教研艺术》中国农林出版社 2006年版
浅谈教师审美能力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