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
为了提高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给学生讲《汉书.•王褒传》里一个“诵读愈疾”故事:汉宣帝时,太子刘照患神经衰弱症,御医束手无策。有人想出一个办法,让王褒等人反复诵读《甘泉赋》、《洞箫赋》等辞赋名篇来娱悦太子,日子一长,太子竟恢复了健康。这个故事旨在让学生明白:诵读能使作品蕴含的意象、情感得以再现,使人受到熏陶并进而“愈疾”,再引用苏东坡诗:“故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然后浏览中国诗歌史,让学生读到无数的抒情主人公:自由歌唱的先民,泽畔行吟的屈子,采菊篱下的渊明,狂傲放诞的李白,满怀悲愤的杜甫,诗中有画的王维,浅斟低唱的柳永,报国心切的稼轩,婉约凄清的易安,风流万古的东坡,投笔从戎的班固,轮台夜雪的岑参,血战睢阳的张巡,击楫中流的祖逖,……我让这些心灵之约的偶像,穿越时空的隧道光临教室,和学生举行“心灵的约会”。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果然大增。之后,我再引用朱自清《了解与欣赏》中说的:“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在诵读中读出“韵外之致”,读出审美体验,读出“心灵自由”,这是古诗鉴赏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事实证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往往语文水平也较高。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使许多优秀诗篇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就能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达意、得体。
我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能够诵读,还要求能够根据诗词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我经常播放名家朗读的录音,因为声音最具有表情功能,能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听的人有 更逼真、更深切的感受,更能激起人的想像,在人的灵魂最深处荡漾。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抑扬、延续停顿,可以营造一个特殊的世界。我就抓住声音的这一功能,让其在诗歌的课堂教学中变诗的文字符号为可感的声音形象。另一方面,我也经常给学生示范性朗读,毕竟,录音磁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真情诵读。有时,教师若能根据自己的音质、音色的特征,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诗歌当堂范读,那么学生更易受到感染,效果会更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对诗的节奏、韵律的分析启发学生朗读,要注意读出格律和节奏。教师朗读时,把握诗歌的基调、节奏、韵律,领悟诗的意蕴,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进入角色,在倾听诗人心声的同时,也就在倾听自己的灵魂与诗所生的共鸣。如我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出豪放、雄壮的感情; 这种情况下,学生聆听着自己的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着老师的如痴如醉,他们怎么能不被引入诗境呢?他们的心弦怎么能不被拨动呢?
除了要求学生诵读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多背诵古诗词。读得多了,自然就记得牢。背诵古诗词,对于丰富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我会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诗篇里拓展无限的联想、想像,让诗文中的景、物、人在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景。如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时,根据诗情,指导学生想像出画意: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自由飞翔,桃花盛开,溪水潺潺,肥大的鳜鱼在水中追逐,一位渔翁戴着青斗笠披着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垂钓。这是一幅鄙弃尘世,追求淡泊宁静的垂钓图。通过画面记诵,还训练了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提高了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有时,我会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词。如在春雨绵绵时,学生会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中秋佳节时,学生会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说到送别,学生会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喜悦时,学生会背:“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学生会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激越时,学生会背:“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样,学生就能时时刻刻牢记古诗词的名句了。
三、引用相关的诗词辅助理解课文
涉及相关古代作家时,穿插这些作家的代表诗作及相关的文学常识。例如在讲到清代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引用了杜甫的一首《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学生一同欣赏泰山的美,杜甫的诗中,描述了泰山之大,之高、之美,神奇秀丽、巍峨壮观。在赏析了《望岳》诗后,分析课文时,我让学生对比诗中描写泰山特点的诗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很快能够找出来,顺利完成讲课任务。我还不失时机推荐这首诗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学生能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在讲到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时,我先介绍了龚自珍的一首《己亥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学生说明,这首诗揭露了清朝封建统治的黑暗和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病梅馆记》是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处,从忧国忧民的角度出发,托梅议政,用以抨击清朝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愿望。
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