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二)
二、合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有利因素,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质量。
本人认为,“关起门来”的教育绝对不是成功的教育。现在的社会光怪陆离什么都有,我们不可能杜绝外界的一切使它们不影响我们的学生,既然不能堵塞,那为什么不采取疏导的方式呢?把他们作为正面或反面的活教材灵活运用于语文课堂上,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学生很难理解朱自清那种烦闷的心情到底为何而来,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其时刚好是电影《建国大业》上映时间,我截取了其中闻一多发表演讲然后被杀的片段,同学顿时明白了当时是怎样的黑暗;又如学习《与妻书》时,很多同学不明白:林觉民那么爱妻子,为什么还选择革命牺牲,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推荐他们去看《十月围城》,发生在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大故事,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不愿为而又不能不为之事,不可数计……”了;还有电影《刮痧》中东西文化的冲突与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谁说语文课堂是空中楼阁,无病呻吟?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数不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谱写着我们既基本又不俗的生活情怀。时代在急速发展着,无论是时事、时尚、影视、音乐,还是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只要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我们就可以合理利用。既然不能“关起门来”,让学生在虚幻世界里找不着北,那倒不如请进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的语文情怀在生活中时刻呈现。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怀。
语文除了具备工具性,还应该是充满人文性的,而且后者是更高的层次要求。在课堂设计上,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如课前进行演讲,每位同学就当天的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就大学生英勇救人牺牲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进行交流等等。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水平一个关键的环节,高一级主要强化训练记叙抒情的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在符合题目要求的情况下真实去表达身边的故事和情感,不要虚情假意,要做到真正的以情动人。记得在一次题为《难忘的瞬间》的习作训练中,一学生将其上台领奖的一刻真实地描绘了出来:
“……我把红色的证书接过来,在灯光下,这证书显得格外艳丽,格外鲜红,我感觉比其他人的还红,照相机的闪光进入我的眼里,我望向台下,几百张的脸对着我和其他人,连操场上的草和昆虫也对着我,如在梦中一般……”
这是一位性格内敛的学生,但平时的寡言并不代表他思想的僵化,学生只有真正的将语文学习与他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如此真实感人。
还有一次刚学习完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家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班小儒在他的文章中是这样表述的:
“家是一个什么定义,我还无法确定。家只是一个住所,还是指一群借血统名义堆在一起的人?以前的我天真的认为,现在所住的地方就是家,但我想我是错的,但又指不出错在哪里。
……
每次回到家,习惯性的说声:‘我回来了。’没人回答,我已习惯了,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让人不舒服。坐在冰冰的沙发上,因回潮而湿透的玻璃充满水珠,一颗大的水珠迅速地滑了下来,带出一道淡淡的痕迹,像眼泪一样,顺着纹路向下流淌,这是一个家,一个无人的家。
这个家,还是以前的那个家,我还是住在这里,但我感觉不到家的感觉。以前,家是怎样的热闹,现在也只落得如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在无助的呐喊着,却无人回答……
以前的大丈夫以四海为家,可我只需要一个安宁的家。
冰心有她的中剪子巷,可我万万没想到我也有一个在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家,我以前的家!”
该生将心中对家灵魂的依靠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将真实生活与内心情感的一种高度融合。
从一次次的训练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可以充满生活性气息的,课文中的每一份情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有根据的,它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岂能抛开根基只在空中跳舞呢?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希望我的课堂是多彩的,我也很享受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产生共鸣时的那种喜悦,我更不希望大家再把语文学习当做老古董去对待。西方学者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文学应该诗意地栖息着。”语文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学。它既是基础科目,同时也是隶属于精神层面的上层建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谱写着我们既基本又不俗的生活情怀。
重视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失偏颇的认识,刻不容缓。
如何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