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二)
我对学生明确:前六个评价体系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重点在于检查他们的语言素养的获得能力,后两项主要是顾及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这八项评价体系共分四个等级:A、B、C、D。方式:前十周学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广东版本),拿2个学分;后十周学完选修一,拿2个学分。(有三个或以上D等级的,这学期不能获得4个学分)(每完成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笔试的摸底,平时的八项评价占6成,笔试的成绩占4成。由老师来打分。)其实以前我们也提倡提高学生的“双基”能力,但因为没有很具体地量化,学生对练习和测试的形式害怕了,对学习的兴趣就减弱了。而新课标下提出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种方式是很能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的,真不愧是一大具有生命力的举措。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也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从性质上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并据此作出价值判断的方式。而关于以上八项评价内容,是我们学校语文备课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体讨论的试行方案。通过课后调查,发现大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质性评价”,90%的学生表示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投入积极的热情,89%以上的学生表示这学期有信心拿4个学分。实践证明,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火花点燃了,语文学习成绩自然上升。
二、严。亦即对学生要求严格。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
新课标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对“语文素养”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教学要落实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针对我校生源的情况(不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我初步设计前十周侧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侧重听和说的能力,后十周侧重阅读与鉴赏,侧重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据专家统计,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开学初对213、216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不超过20个,很感兴趣的不超过10个,看过四大名著的不超过5个。要让我的学生在一学期内迅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在头一个月的教学实践里,我侧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说话。以前的教学里,往往有学生“能听”但不一定“会听”,常常有听而不专,注意不集中,对老师或同学所讲内容置若罔闻;听而不记,不用笔记也不用心记,任你磨破嘴皮他仍不知所云;听而不思,不能边听边想,更不能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现在有了成长记录袋的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后,我发现213普通文科班、216艺术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大多加强了,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去倾听,而不是被动地去听了。当然也有偶尔开小差的,但只要我一发现了,便喊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个其实并非是差生的学生便会不好意思地拿起笔来。也因为有了等级的评价和老师的引导,我发现这一届学生比较喜欢“表达和交流”,他们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前三分钟演讲以及早读读报评报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当然,他们“能说”未必就是“很会说”。毕竟听说读写的工夫是细水长流的。但是,只要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去了,对祖国语言的崇拜也就油然而生了。
本学期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语文有关的听说读写竞赛活动,以“赏、赞、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如213班的仇淑仪在高二级“我为学校评估添风采”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锻炼了胆量,挖掘了潜质,发展了特长,培养了能力。本人指导的蒲淑华获南海区书信节比赛一等奖。本人获2010年南海区中小学生“阅读之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从“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美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对祖国语言的崇拜”的目的。
浅谈“明确”与“严格”的语文学习要求(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