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薪酬=外在薪酬+内在薪酬=货币性薪酬+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内在薪酬=直接薪酬+间接薪酬+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内在薪酬=(基本工资+可变薪酬)+(法定福利+非固定福利)+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内在薪酬
基于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诠释思路,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应该由人性的Y理论、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目标管理思想、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基本理论构成。
1.人性假设的Y理论。全面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重要前提和假设是道格拉斯表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即基于以下几个基本的人性假设:(1)员工是愿意工作的,并期望自己干得出色;(2) 如果员工对工作做出承诺,他能自我表现引导和自我控制;(3)员工愿意承担责任,并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4)员工普遍具有创造性和决策能力,而不只是管理层次的核心人物具有这种能力。人性假设的Y理论尽管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广泛性不大,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原则——“融合原则”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融合,这是建立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理论平台,它使薪酬体系能更好地与员工达成共识,构建沟通渠道。
2.奥尔德弗的的ERG理论。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第二种需要是相互关系的需要,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这种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们与马斯洛的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的。最后,奥尔德弗把成长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表明了: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3.目标管理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共同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员工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罚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4.公平理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的绝对值(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例),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定要注重协调、和谐,让员工和员工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保持和谐的工作关系。
(二)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薪酬的质量。同时,由于它扩大了薪酬的内容,通过经济和非经济手段帮助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并让员工之前所未有地享受到了个性化薪酬制度所带来的愉悦。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指员工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周期性发放的货币性薪酬,其数额相对固定,企业通常是基于组织中岗位的相对价值来为特定职位确定相对价值,并根据工作或员工的技术水平,付出的努力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完成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环境等薪酬因素来确定基本工资的金额。
2.可变薪酬。可变薪酬是指员工因部分或完全达到某一事先制定的工作目标来给予奖励的薪酬制度,这个目标是以个人或者团队或者企业业绩或是三者综合的预定标准来制定的,其实质就是将薪酬与绩效紧密结合,可以看作是对基本工资的调整,不稳定性是可变薪酬的特征,它的潜在盈利与潜在风险是并存的。
3.间接薪酬。间接薪酬(或称之为福利薪酬)是指员工作为企业成员所享有的企业为员工将来的退休生活及一些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如疾病、事故)等所提供的经济保障,其费用部分或全部由企业承担,福利薪酬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政府强制性的法定福利。如失业保险、社会保险等,另外一部分是自愿性的非固定福利,可由企业自行设置福利项目以作为对法定福利的补充。
4.非货币性外在薪酬。非货币性外在薪酬包括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氖围和工作关系、引人注目的头衔、主管的赞美和肯定等,这里的工作环境指的是与工作融为一体的那些有形的必需品。而企业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关系和体现企业的认可和尊重等的常用形式包括:通过社交(如:员工的交谈、组织员工业余活动等)增进感情,旅游奖励,象征性奖励(如:勋章,奖杯,纪念品,T恤衫)等。
5.内在薪酬。内在薪酬相对于外在薪酬而言,实际上就是员工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心理收入,即对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胜任感,富有价值的贡献和影响力等,企业可以通过工作设计、制度、人力资本流动政策等来执行内在薪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全面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货币性薪酬,还包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特征等所带来的非货币性的心理效应。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全面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薪酬两个部分。外在的货币性薪酬又包括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
简单的说,全面薪酬=直接薪酬+间接薪酬+非货币性薪酬
直接薪酬:包括基本薪资(固定薪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等;奖金(变动薪资)如:股票期权、奖金等。
间接薪酬:主要指福利,由两部分组成:国家法定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以间接的方式提供外在的薪酬,与劳动者的能力和绩效没有什么关系的收入,如:社会基本保险、各类休假、企业补充保险、其它福利、培训发展等。
非货币薪酬:主要指来自工作本身、工作环境、身份标志、组织特征几个方面带来的心理效应。工作本身带来的心理效应包括:工作的乐趣、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责任等;工作环境带来的心理效应包括: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领导者的品格与工作风格、舒适的工作环境条件等;身份标志带来的心理效应包括:担任了令人尊敬的职位等;组织特征带来的心理效应包括:组织在业界的声望、组织在业界的品牌与名气、组织在行业的领先地位、组织高速成长带来的机会与前景等。这些非货币性薪酬的心理效应同样是影响着人们进行工作选择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成为组织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全面薪酬管理策略及设计原则
1.全面薪酬管理策略: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这个体系既有程序性,也有非程序性,既是一种管理观念,也是一种管理思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执行全面薪酬管理体系,因此,相应的管理策略就显得很重要。
(1)构建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全面薪酬管理应该是在开放的、扁平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中展开。组织结构应突显本位开放、横向开放、国际开放,这样的组织结构才能保持信息对称,全面薪酬管理的激励沟通作用才能达到。
(2)设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全面薪酬管理是将“人力”看作“资本”,不断克服所有权支配劳动,物权支配人权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3)以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把受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报酬手段,让员工得到智力资本,保证其“人力”成长为“资本”,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4)完善奖励机制。奖惩是全面薪酬管理的基本手段,奖励应遵循典型性、时效性、适度性,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相结合等原则,使奖励成为正反馈效应,促进全面薪酬管理的各项工作。
(5)细化内在薪酬措施。一是使工作更富有吸引力,通过工作丰富化、岗位轮岗、工作扩大化等工作设计的手段使工作更具有趣味,从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需求;二是提供员工个人成长的机会;三是扩大工作自主权,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加薪、再加薪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2.全面薪酬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即企业在制定薪酬结构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战略方向进行设计,必须要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而薪酬设计需要分析对企业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因素,并给予这些因素一定的权重,从而形成薪酬标准。
(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定薪给薪必须要依自身的经营情况而定,而既支付得起所有员工的薪酬,又有所盈余以支撑扩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