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扩大公开招聘范围,改革公开招聘形式,既注重从企业副职、中层管理人员中培养和选拔企业管理者,建立完善的内部晋升通道;又要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企业家,为企业改革创新输入新鲜血液。
3.加大企业家自主创新动力机制
总体而言,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家能力,而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组织能力决定经营绩效,但企业经营绩效不完全由经营能力所决定,还同时受到企业家创新意愿和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企业家创新意愿具有调节效应,影响着企业经营能力与经营绩效之间的方向和大小。企业家思维创新能力与其教育学历、工作年限、在企时间、影响经验来源、风险偏好、学习倾向、是否是创业者,以及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技术水平、是否是家族企业无关,但却与其直觉思维强度显著负相关,与事业态度和社会网络显著正相关。并非学历越高思维创新能力越强,也并非工作年限越长,在企业时间越长,企业规模越大,其思维创新能力越强,也并非越是企业创立者其思维创新能力就越强,或者如果是家族企业其思维创新能力就越差。
切实加大企业家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保障其创新收益,降低其创新风险与创新成本,是政府推动科技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扶持科技创新的基本点不在于单纯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而最关键在于要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群体的力量,为企业家提供知识援助(商业知识与商业伦理),切实增强企业家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决策水平。
(三)对企业家进行培训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定期开展对科技型企业家的培训工作,“智慧钟楼”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2010年以来,钟楼区围绕建设人才强区目标,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组织实施“科技型企业家培训计划”。2013年1-9月,共培训企业家200余人次。通过培训,很多企业家都得到巨大的收获,研修班不仅为企业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且从宏观的经济形势和微观的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升了企业家的境界,增添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培训可以契合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势,不管是课程学习还是实地参观,对于科技型企业家创新工作思路很有裨益。所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培训工作:
1.建立相应的企业家培训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应该结合政府宏观规划,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经营者的参与,三方共同努力、协调运作,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2.学习先进的培训方法
企业家应根据企业实际,定期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或者聘请国内外企业管理专家来企业交流 ,全方位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行业企业协会,建立企业家联谊机制,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互通信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四) 对企业家进行激励和监督
江苏省盐城市于2013年9月份通过了《关于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从6个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奖励。在研发投入方面,对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以及引进高校科研单位最新科技成果的企业,可获得奖励。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将对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并为人才在当地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进行奖励资助。在建立研发机构方面,对当年新认定或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研发机构进行奖励。在知识产权方面,对企业申报发明专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进行一定奖励。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方面,对市政府表彰的市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优秀科技型企业家,或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认定的,分别予以奖励。这些奖励如果落到实处,无疑对于科技型企业家的激励的非常明显的,通过这样培养的科技型企业家将更具竞争力。还应从以下一些细节上来做好激励和监督工作:
1.进行精神上的激励
一方面,是荣誉激励,增加企业家参政议政机会,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为政府经济顾问;给予荣誉称号,在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劳动模范等方面,向企业家群体倾斜。另一方面,是事业激励,对国有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只要身体健康,可放宽退休年龄,规避短视行为,避免“59现象”;对民营企业家,可打破身份限制,允许其到国有大企业任职,为其搭建更广阔的事业平台。
2.进行物质上的激励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合理确定所有者权益和经营者收入比例,实行能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薪酬激励制度。
3.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和企业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形成规范的决策、经营和监督机制。
4.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在公司中,要完善厂务公开制度,规范厂务公开程序,发挥职工群众对企业家的监督作用;对群团组织较薄弱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职代会、工代会建设,鼓励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家的监督作用。
5.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对所有企业,要严格实施企业经营者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民营企业,要建立信用档案,将企业的工资发放、劳动保护、资金信用、社会捐赠等记录在案,作为民营企业融资、扩大再生产优惠的重要依据。
6.企业家的自我完善
企业家的自我完善,是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关键。企业家素质有先天因素,更靠后天培养;有外部因素,更靠自身努力提高。企业家应自觉学习,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有些企业家总是推托自己工作忙、时间紧,无暇学习。这就要求企业家合理安排时间,善于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超越自我。
五、结语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家带领着企业的员工从事企业的生产运营,引领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企业家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企业家作用更为凸显,企业家素质亟待提高,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依赖企业家自身的修炼,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因而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企业家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政府要为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加强监管企业家机制,促进企业家素质的腾飞发展。我们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的明天储蓄资本。
【参考文献】
[1]赵彦峰. 管人细节全书[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
[2]李兰. 企业家精神:2009•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丁栋虹. 企业家精神.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组委会. 企业家修炼.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
[6]高振强. 企业家之路. 科学出版社,2007
[7]吕爱权. 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培育. 商业研究, 2006,(07)
[8]周丽群. 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1)
[9]秦辉. 学习、创新与民营企业企业家精神提升. 技术经济, 2004,(07)
[10]卢红. 民营企业家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企业活力, 2003,(10)
[11]李代红. 中国成功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研究. 企业活力, 2006,(07)
[12]王唤明. 企业成长中的企业家精神. 信息空间, 2004,(06)
[13]钱士茹. 转轨时期企业家成长基本模式及战略性定位. 安徽大学学报, 2004,(01)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代企业家素质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