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主体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受教育程度普遍得到提高,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主体性高扬的时代,管理必须迎合人的主体性,符合人的内在本性的自然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是崇尚人的主体性的管理方式,而自我管理作为人本管理的最高形式,必然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基础之上,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的管理方式。
二、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之上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而人力资源开发则强调通过挖掘、培养以及发挥人的潜能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首要和核心资源,知识经济也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特征。
(一)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
人力资源开发为知识经济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包括改善人员素质、提水平、转变思想观念等,人力资源开发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它通过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等手段使劳动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从而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使整个社会的科学水平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把时代最先进的思想、理念传授给劳动者,使人文环境极大的改善。由于注重开创性人才的培养,发明创造以更快的速度出现,并迅速转变为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具备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人力资源开发在提高人的能力的同时,也使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使生产过程发生了转变。在生产中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远胜于资本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对物质资源起更大的替代作用的同时,又使物质资源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利用,缓解了资本、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减轻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知识经济正是在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知识经济以知识的快速积累和不断创新为基础,知识的快速积累和不断创新则以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极大提高为基础,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靠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知识经济的必备过程。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发展科技与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均在调整和制定发展战略,以期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科技与教育以振兴本国的经济已成了西方各国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策略。美国是个经济大国,雄居全球,其中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重视科技与教育则是促进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曾经是个落后于欧洲的农业国家,它不但向欧洲学习先进技术,而且坚持技术创新,最终导致了美国具备了技术上突破与创新的条件,因而在美国爆发了以电力、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技术及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及当前正在全球兴起的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同时教育为美国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后,美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至1993年,美国有高校3611座,其中私立院校2045座,公立院校1566座,这一年入校学生1450万,有200万以上的学生获得学位,其中1/4的单位属于科学和工程类。 另外,美国培养与引进科技人才双管齐下,至今已引进了几十万名国外专家和科技人员,在技术方面重视引进更注重创新,加强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如斯坦福大学工业区“硅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美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科教振兴战略,用科教“重建美国”,重点发展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体系,推出“教育与培训战略计划”。从本质上而一言,美国重视科教即重视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欧洲各国(英、德、法、意等国)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但是后起之秀美、日赶超了它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欧洲相对于美、日的落后是资源经济相对于知识经济的落后,尽管知识经济也还只是暂露端倪,如果说19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那么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面对这一现象,欧洲各国也深悟竞争的实质是及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它们加强了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与投入,试图以信息技术获得生机,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智力开发,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5年,欧盟成员国平均每年增加科研人员3.9%,科技人员近120万。
二战使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地破坏,但是战后日本再次崛起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又一经济大国。分析经济恢复与国力增强的原因,日本人自己也认为应该归功于科教。日本战后重视教育的发展一直为世界各国所赞誉。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进一步加快了的发展步伐,提出了“高技术立国”政策,改革教育科研体制战略及在高技术领域“挑战美国”计划等,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将积极地发展知识经济,对资源的开发将由以物质资源为中心向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移。因为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它只有融入到人这一主体中才可被激活,通过劳动实现价值,所以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依赖决定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对物质资源的消耗,人力资源的消耗将大幅度地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成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的成熟,人力资源在经济中的地位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渐地占据基础地位。这既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投资于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时代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求进入到生产过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诸种要素中,自然资源、物质资源、资金、机器设备及尚未受过教育培训的自然型劳动力将不占主导地位,以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知识型劳动力则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占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 同时,世界经济竞争力的核心直接体现为人力资源质量上的竞争。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一竞争最终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人力资源质量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人力,谁就会在这场角斗中与有主动权并最终获胜,谁忽视了人才,谁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弱者。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素质人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政策。知识和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优势,拥有高素质的人刁’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源泉。
现实和历史证明,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知识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知识经济实质上是智力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是高素质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