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大洪先生指出:“网络舆论的形成主要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中报道,以及网民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手段来实现的,而主流新闻媒体的适时介入,将会使网络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这样的例子也是随处可见。2014年2月下旬,某网站上爆出“南京一位护士被两名公职人员殴打致残”的视频,在网络上开始疯传。随后,全国多家媒体开始跟进报道。最终,此事虽然仍存有质疑。但在强大舆论压力下,打人者还是很快受到相应的惩治。
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提供信息源。同样,新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加油”。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孙志刚事件”。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的报道,并配发评论《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报道和评论随即被多家网站转载,在网络中引起强烈的关注。持续发酵的网络言论和中央级媒体的介入,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浪潮。同年6月18日,时任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宣告着饱受诟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寿终正寝。
应当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平分秋色。但实际上,新媒体还是占有相当大优势的。正如一位在网络中极为活跃的大学教师王怡在接受《凤凰周刊》电话采访时所分析的那样:“互联网把一个问题炒热了,这对那些市场化媒体也是一个诱惑和压力,它们肯定要跟进,也不得不跟进。”(3)
(二)、彼此竞争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媒体不断创新。全媒体记者,开始成为各家现代传媒集团,试水新媒体领域的先行军。如今在国内传媒领域,烟台报业传媒集团是业内公认首家推出全媒体记者的传媒集团。
东南网黄仁雁(福建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在研究全媒体发展时指出,所谓全媒体,就是以图文、音频、动画、 图表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表现信息的一种媒介形式,树立全媒体意识体现的是一种持续创 新的思维。在新媒体并未呈现旺盛的强大竞争力前,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以“条块”为主,每位记者的“责任田”分工不同,所关注的领域各自不同。但新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和信息量的巨大化,让传统媒体初尝市场竞争的苦果,他们认识到了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技术、培养全媒体记者的重要性。
传统媒体必须承认,网络媒体在适时更新信息方面比传统媒体方便的多。网络新闻是有全天候向度,全历史向度,全过程向度的特征。也就是说,网络新闻具有“全时性”即即时报道、零时差传递,既能与历史事实链接,与现实发展同步,又能面向未来跟进报道。
同时,自wed技术问世以来,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网络成了即时、动态、交互的多媒体世界。传统媒介使用传播符号大多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互联网却集所有传统媒介之大成,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使得新闻传播更加让人容易接受受众的分布群体也更加广泛,从而提高传播的综合效果。
不过,新媒体由于其开放性,低门槛以及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加上网络本身具备的匿名性、病毒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近几年来,频繁爆出的假新闻,多数产地是在论坛、微博、微信。这样一来,极易令人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产生怀疑。但是传统媒体却凭借其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在报道真实性上要比新媒体更为靠谱。
另外一点,新媒体讲究的是信息快速性、碎片性,受众往往了解到的只能是片面甚至虚假的信息,无法看到事件的本身。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则可发挥自己的采编优越性,对某一公众关注的网络事件,进行深度调查,结合读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多方核实采访,让受众能够得到更多更为深层次的内容,体会到的阅读的快感。
三、媒体对新闻报道的正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在今年的“马航失联”事件中,新媒体新闻报道的正面效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3月8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于凌晨2:40失去联系,原本北京时间6:30分抵达北京,机场里接机人苦苦期盼,等来却是网络上航班失去联系的消息。网络上最早的一条权威的消息由@微天下 于8时29分发布。
随后,@央视新闻 和@人民网 跟进并发布。很快,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平台开始发布和推送消息。仅3月8日当天,微博和微信上每分钟都会出现一个新信息。当然其间也不乏一些后来被证实为虚假的信息。各大门户网站,也开辟即时跟进的网页,随时更新消息,通过图片、快讯、视频、音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随时为刷屏的网友提供最新鲜的事件进展情况。
当越来越多的微博网友和媒体微博加入进来,微博成为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重要舆论场。据舆情秘书CII数据监测(见表1),从3月8日至3月12日之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新闻等三种媒体信息传播,呈波度很大的传播效应。折射出新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极大吸附力和易碎性。
(表1)
当舆论场声音嘈杂之时,为乘客祈祷成为众多媒体官方微博引导和发动网民接力转发的重要内容,以此让人们少一点抱怨和牢骚、多一份理智和祝福。这也再度说明,新媒体技术对重大事件发生后,可以承担正面效能的引导者。
举例来说, “@央视新闻”于3月8日14:35发出微倡议,号召大家用微博一起为239个生命祈祷。这条微倡议在短短几天被网友转发超过55万次、评论7万次,成为新浪微博热度最高的一条微博。
同样,作为中央级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在3月9日通过微博向MH370发出呼唤:“此刻,清晨6:30。昨天此时,载着239人的你,本该稳稳降落北京。可是30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你的消息。239个生命,154名同胞,你们好吗?救援今天继续,我们仍在守候,请你们也不要轻言放弃。我们知道,你肯定晚到了,但不相信你会不到。MH370,全中国都准备接机!平安,回家!”这条微博也在随后几天被网友转发超过22万次。
马航失联事件中,微博上的信息是以裂变态势进行传播,其传播效率几乎超越现在的所有媒体形态。而且微博的信息推送可以通过官方途径和媒体账号同时进行,信息的到达率也更有保证。
新浪微博在马航事件中成为媒体的信息源,既有偶然原因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在于这一事件发生在国外,空间距离的障碍使国内媒体无法获得一手信息,不得不倚重社交媒体。其必然性则在于,微博已经成为重大事件发生后相关机构和当事人发布信息的首选平台,媒体也习惯于通过微博获取和核实相关信息。
相对于新媒体来说,传统媒体虽然略显滞后,但同样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承担了正确舆论引导的功能。比如CNN确认一条消息的基本标准是,至少要从两个消息源交叉求证真伪,消息源必须是可靠的,如果是官方机构,或者是有一定级别的人,一定要官方确认才会用,宁可慢,也不能不准确。
因此,在本次马航失联事件保重,CNN和路透社等媒体发布的一些关键文章,不断在社交网站转发和传递,几乎所有与航班相关的信息和最新的调查进展都发布自这些老牌媒体。可以说,在此次事件中,传统媒体担任了主要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则成为这些重要内容的传播渠道。
(二)、负面影响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