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媒体在信息更新上速度快、数量大,在时效性和信息量上能够极大满足受众需求,但正是由于信息的海量,加上把关人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导致网络上信息庞杂、真伪难辨。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就相关事件发表观点和看法。管理上的疏漏极易导致部分偏离主流社会价值、误导受众的言论出现。
继续以“马航失联”事件为例,列举新媒体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月8日晚,一条据传来自越南通讯社的报道在微信朋友圈内被疯狂转发——失联客机MH370被发现漂浮在海上,大部分机身没入水中,乘客集中于尾部,部分乘客靠救生设备分散在周围水面等待救援。然而,这条让人乍喜的“好消息”在随后的微博大面积传播中被“打回了原形”,该消息被证实是网友“祈祷”出现奇迹而杜撰的假消息。
与以往的重大事件略有不同,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一大特点是:未经证实的社交网站消息,成了重要信源之一。因为转发了实名认证者的消息,许多官方媒体纷纷中招。连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也卷入了其中,他在新浪的认证账号“小马哥爱747”关于“飞机已经找到”的微博。此条微博瞬间被微天下、财经网等知名官微转发,然而在不到一小时后马爱仑就删除了原微博,并重发微博表示搜救仍在继续。
“马航失联“事件中,同样被假消息攻占的还有官方媒体的微博。羊城晚报等多家官方媒体微博曾发布了一条信息:据CNN报道,MH370航班已确定在越南坠落。而当天,CNN官网上并未发现有相同报道。
有网友感慨:“失联十来天,每天上午是造谣时间,下午是辟谣时间,晚上是竞猜时间。”震惊、悲痛、彷徨、阴谋论四起。造谣辟谣,再造谣再辟谣,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也成为谣言滋长的温床。
那么,在马航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为何一些传统媒体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重要的原因是,新媒体平台上信息的瞬时更新对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个别急于抢拼新闻的传统媒体在没真实信息源的情况下,与自媒体“抢时间”,对自身话语权负责和珍惜打了折扣。
目前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运营部门,以80后年轻人为主,不少人来自市场化招聘,缺少传统媒体的采写编评经验,特别是体制内媒体的“把关”经验。团队的知识结构不理想,具有经济学、法学、科技和国际报道背景的人才严重欠缺。但媒体微博、微信的受众往往是母媒体的数倍,一旦出现报道失误和评论失当,更容易损害这家媒体的公信力。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年国内学界对互联网自媒体的作用,存在过度解读的倾向。自媒体普及了大众的表达权,但也经常让公众莫衷一是。这就更需要正规新闻媒体训练有素的职业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和研究,挖掘和还原事实真相,为公众释疑解惑。而在互联网“大众麦克风”的喧嚣中,正规新闻媒体对此显然还准备不足。
四、完善新媒体新闻报道的对策
(一)、报道上要注重深度和策划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媒体技术开始在新闻传播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因为碎片化和可信度的弱点,对新闻报道往往只是做到表面,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
事实上,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上是有条件来完成新闻报道的深读化。一些新媒体挂靠传统媒体而存在,在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常常会转载来自母报或其他报纸的深度报道;另外一些独立网站,因为有着比较成熟的报道经验,所以在遇到重大新闻题材时,也能比较成功地做出深度报道。
2011年5月8日晚,香港一家私人博物馆与故宫合办的现代工艺品展上的部分展品被盗。各类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新闻。58小时后失窃案迅速告破,结果却令人惊诧。犯罪嫌疑人交代,偷窃文物虽有预谋,但只是通过观看电视片了解故宫周围的地形和情况,而且也没有什么犯罪经验。为什么警备森严的国家博物馆竟能让一个小毛贼得手?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11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曝光:“故宫建福宫被改造成了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据说建福宫会所的入会费是100万”,这一消息把故宫推向更难堪的境地。传媒对故宫的报道进一步升温。
5月13日,故宫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旗上的文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引起网友质疑,称“撼”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捍”。面对质疑,故宫的相关负责人却不承认有错误。虽然后来终于认错并道歉,但致歉信中将责任都推向了保卫处,令舆论依然无法平息。
故宫连锁性事件的来龙去脉几乎在所有媒体上都能看到完整的故事脉络。如人民网的专题“故宫发生失窃案”、新浪网的专题“故宫博物院展品失窃”等,都非常迅速地向公众报告了此事件,并滚动进行后续情况的报道。
在凤凰网的专题上,主题已经不仅仅是聚焦“失窃”一事,而是以“故宫丑闻频发”这样更尖锐的标题统观上述一系列负面事件。除了对事件本身的报道更加细致外,编辑还有意用视频来表达网友的态度。视频头条是“网友创作《故宫门之歌》讽刺故宫丑闻”,第二条是“故宫道歉信语病百出引发网友围观”,都是网站独家采制的报道,所采用的素材却来自于网友。
同时开辟了一个言论集纳型的专栏“自由谈”,主题是:“故宫,你在‘撼’动什么?” 开题的话:“展品被盗、建福宫被传成私人会所、就连赠送个锦旗都能出现错别字,一连串的负面新闻一周来把故宫弄得焦头烂额,也颠覆了人们对故宫的固有印象。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心中的疑团也越来越大,故宫到底怎么了?”这个评论栏目汇集了人民日报、东方早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发布的评文档章。
很显然,这是网站编辑精心策划的结果。该专题已经脱离了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只局限于表面性报道,开始转向纵深的挖掘。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事实同时,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挖掘了新闻深度,对事件的原因及社会影响进行更多的剖析。在这个层面上,大众传播被认为应该具有的几大社会作用——“监视大环境、达成社会各方面的共识、传承文化”(4)已经基本可以实现。
由此可见,新媒体在报道上如果注意深度和策划,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二)、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
新媒体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它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双刃剑”的两面性。新闻报道得好,则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反之,则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少社会热点事件被微博传播放大,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开始尝试利用微博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是搜索引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通过对某一主题相关数据的实时抓取、剔除和分析,对舆情进行动态式观察;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指通过对网络各类信息进行汇集、分类、整合、筛选等技术处理,再形成对网络热点、动态、网民意见等实时统计报表的软件工具。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