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受限
由于长期受到利率管制,我国银行业长期依赖于利差和贷款规模增长的盈利模式,然而这种盈利模式不再具有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容易导致风险,通过实施利率市场化,探索出新的银行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在我国储蓄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我国储蓄率仍然居于世界前列,然而量虽然多,然而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并不高,资本的边际效用比较低下。经济萧条通货紧缩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国债的发行量,使得资金抽离出资本市场,导致其萎缩。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增长,出于政策性原因,我国银行向社会发了大量的资金贷款额度。然而存贷间利差的高企,导致我国银行过分依赖存贷款业务,而丧失创新动力,也对资本市场在内的其他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造成阻碍,还造成了银行业的金融垄断地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金融发展格局。
(二)信贷资源紧张、遏制投资增加
我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贷资源需求较大,而且由于供给的结构失调导致资金比较紧张,民间借贷需求相对旺盛,应当实施利率市场化,对高利贷等不合理民间借贷需求进行遏制,将资本投放到有需求的实体经济企业或行业当中。由于利率化管制,我国各大银行存在大量闲置资金投贷不出情况的发生,外资银行便从中拆借市场将国有银行的资金拆借了过去,以较低的成本,再放贷给三资企业,这使得我国国有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劣势,而且利率管制也造成了不正当、非正规的金融活动的数量增多,由于非正规市场上的利率由借贷双方博弈和协商决定,而且由于政策性风险和规模上的因素,导致市场利率水平偏高,使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项目由于融资成本过高,而盈利和发展受损。4
(三)金融市场和融资渠道对利率市场化造成阻碍
推行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作参考,政府进行间接调节,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利率为主导的利率形成机制体系。我国银行业间的拆借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利率形成机制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权威性,应当加以改革和规范。而且我国各个金融市场,割裂现象比较严重,相互分离。对企业的贷款资格和授信额度也存在着很多的限制。金融市场中,企业作为主要资金需求方,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现代化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也存在不规范现象,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而且有些企业的信用观念也比较底下,这也使得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为零。
(四)人民币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必然会导致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也客观上有了加快的要求,利率的人为定制,会导致利率高时,国外资金进入进行套利,造成人民币升值;利率低时,国内资金又会外流,会抛售人民币,而导致人民币贬值。所以,利率管制会导致资金供需失衡,内外部经济的失衡,对我国现有的汇率体制也会造成冲击。
五、促进我国市场利率化的策略
(一)创造外部条件,完善市场利率化体制
首先要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加强其深度和广度,市场主体要加以扩大,对其中的品种和工具增加其数量,使其快速成熟,这样会有助于基准市场利率的形成,对利率市场化改制的基础性工作非常有好处。对同业拆借市场业务进行完善,使银行同业市场和货币等交易市场进一步融通,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
其次要设计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方式。按照影响的重要程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应先贷款、后存款,先短期、后长期。利率市场化难,难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涉及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如果过快、过度放开,将会损害金融机构的特许权价值,从而损害金融机构持续、长期经营的稳健性,最后伤及利率市场化本身,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的市场化需要更加审慎。鉴于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关于时间的选择,应逐步改革,在3—5年内完成,以使商业银行有一定的缓冲期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进一步完善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市场也是比较相似的判断。
(二)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加快银行及企业改革
对企业产权进行明晰、权责进行明确、政企实行分开、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机制,进行减少企业在资金运用方面的风险,有利于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对其信贷风险能进一步的强化管理,增及其经营和开拓的积极性,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企业制度上的保障和条件。在利率市场化中实现国有银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强化各监管机构对其会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
(三)完善金融环境,转变银行政策
提升存贷款利率,缩小存贷款利差,迫使银行对内在动力和竞争压力进行创新。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对银行业务进行扩大,允许银行进行混业经营。对其他资本市场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将资金分流到其他金融渠道和市场中,而不是集中在银行市场中。实现其他资本市场与银行业态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此外,要限制银行规模的无序扩张,而要发展其盈利效率,使其以竞争力取胜,而不是简单的以规模扩张来实现效益增长。
要关注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冲击。相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小型银行规模小、资本实力弱、容易受到市场冲击,抗风险能力较弱,过度、过快的利率市场化,将会过度损害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可能引发中小银行单体机构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因此,要特别关注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问题。
(四)采取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
利率和汇率机制要利用市场力量来形成,通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为利率市场化提供经验。首先应当对存款利率进行改革,对其利率层次进行增加,在贷款利率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规范,存贷利率差的规则要统一,两者形成相联系的对称关系,为全面存款利率改革做好铺垫。
1、要防范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过度竞争或恶意竞争。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总体上是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储户,降低贷款利率吸引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一种机制来弥补利率管制退出而出现的真空,这就是银行同业定价协调机制。同时保持央行对利率的必要的干预,充分发挥上海同业间银行拆借利率对市场的基准和主导作用,规范市场竞争,使市场化后的利率定价机制有次序,可调节,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