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注意与宏观经济形势相结合,降低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我国是银行占主导地位的融资结构,银行融资占全部融资的90%左右。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难以替代的作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将延续这一状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更好地支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减少因为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风险。比如,在货币紧缩时期,资金需求旺盛,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带来资金价格的大幅上扬,从而增加实体经济成本,损害经济增长。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考虑某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防范资金价格过快上涨对宏观经济的伤害。
(五)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紧随央行货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六、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研究总结
本文论述了利率市场化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利率的市场化更能正常反馈资金的供求情况,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运作,文中指出了市场利率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外部条件,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要根据自身特殊国情,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的进行利率市场化,做到由市场决定,央行进行调控,灵活机动的推进,将利率市场化风险降到最低,采取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步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化。
【引文注释】:
[1]周梅.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建议.[J]金融论坛,2011(9):22-24
[2]周子勋. 从周小川表态看利率市场化改革, 现代物流报,2013 (8.25),A02
[3]边爽.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探析,时代金融.[J],2013,(9):13-14
[4]阎伟.论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执行策略,中国外资.[J],2013,(8):38-40
【参考文献】:
[1]隋秀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探析。[J]金融会计,2012,(6):16-18
[2]鲁政委.利率市场化开启之后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2,(15):21-22
[3] 张雪飞. 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 [J]生产力研究,2012,(6):11-12
[4]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家,[J]2012,(1):24-27
[5]贺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1,(5):32-35
[6]罗彦杰应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研究.时代金融,[J]2012,(6):12-13
[7]王兆华.关于对利率市场化的再认识.西部金融,[J]2012.(6):19-32
[8]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黄金老,金融发展评论,[J]2011,(3):38-40
[9]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闫海燕,[J]中国市场,2011,(11):55-58
[10]孙强.谈谈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体系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44-45
[11] 严长松.中国利率制度化建设与改革(1978-1995).[M]武汉.湖北经济出版社,2012:58-103
[12]牟怡南.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M]云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6-150
[13]卓贤. 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2013).[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41-102
[14] 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9-300
[15] 李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55-157.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014(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