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庆丰包子铺”事件为例,按以往惯例,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行的新闻,必须由新华社、央视等专业媒体及专业人员进行掌控。然而,“庆丰包子铺”却脱离了上述的传统媒体,在微博上发酵传播出来。从微博的内容来看,图片显然是网友用手机拍摄的,构图、清晰度都无法用“专业”来衡量,尽管如此,它一经微博发布,却瞬间爆发出了极大的传播力,其传播效果甚至优于传统媒体。可以说,新技术背景下,以数码相机、手机等简单的工具,一个没有受过新闻业务训练的普通人也可以完成“新闻”采集、制作和发布的整个流程。而互联网的所体现的分享精神,使得每个个体的参与有了社会化的特征。
传统媒体要融合新媒体,就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加快生产流程创新。在内容生产上来说,不再是单一的表现手段,以纸媒为例,原先报业的编辑思维就要向新媒体编辑思维转型,具体到一个新闻事件,现在,以全媒体的形态去做,就必须同时做好文字、视音频等表现手段和方式。在传播的层面,不仅要做好发行、网络互动,还得借助微博微信等进行新媒体营销,并制作出新闻客户端。这些流程的变化,实质就是传统媒体必须完成从受众到客户的思维改造。
四、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新闻报道趋势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这表明人们阅读、收听、收看,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进一步向着移动互联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即时和便捷,更加强调用户体验,在新技术背景下,便携智能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和应用,新闻报道也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
(一)媒体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报道的新面貌和新要求
3G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
动终端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即时和便捷性。2012年,人民网的记者用智能手机取代传统设备,对党的十八大进行微博直播,完美的实现了重大新闻报道的移动互联实践。如今,以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新闻报道,是移动互联时代在新闻生产和传播方面一个普遍的现象。
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催生了App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移动终端上的App 呈现出了井喷式发展。新闻客户端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它更讲究用户体验,并具有明显的媒体个性。在今年的两会上,人民网在自主运营的人民新闻客户端上专门设立了两会频道,每天及时更新两会资讯,以图文音频结合的直播形式,让两会报道变得更加流畅。
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业的传统做法和观念正在深刻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
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上看,他们要从技术和思维两个层面向“全能记者”进行转变。记者不再仅仅是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而同时具备文字、图片、摄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的操作能力,能够以多媒体融合的报道技能完成新闻的采集和制作;其次,思维模式的转变。在移动新闻时代,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主要在互联网上展开,更加强调即时性和互动性。传统新闻人必须拥有新时代的互联网思维。[10]
(二)传统媒体更加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1、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信息来源
新媒体的内容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Web2.0时代,千万个草根记者的内容在发挥
价值,RSS、搜索等技术的发展,让草根的观点获得展示和挥发,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地,尤其是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博客领域如技术精英的博客、CEO的博客的依赖较为明显。而传统媒体开通的微博微信平台也是主要的新闻报料来源。
2、传统媒体对各种个人智能设备的应用会加大,将会逐渐成为新闻报道主要的采集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穿戴设备、以及各类移动终端的功能将越来越强大,在传统媒体昂贵的专业设备之外,这些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移动终端将以其便捷、高效而成为主要的采集设备。
3、新老媒体的互动会更加频繁,信息采集、发布、整合更加纷繁复杂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其衍生品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积极探寻传统媒体发展的新出路。传统
媒体的转型从“入网”开始,“报网融合”,“台网融合”, 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载体补充其传播内容的不足,实行差异化、互补性传播,在策划、信息采集、内容审核、到制作传播,每一流程互相嵌入,实现新老媒体的完美融合。
五、结论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重新定义了“新闻”,它在媒体形态、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上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下,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融入数字化时代的潮流中。
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2014(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