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起,阿荣旗已经陆续成立了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从发挥的作用来看,担保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一,本身的运作存在问题,制约了资金的扩充,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运行不畅;第二,缺乏控制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第三,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面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影响发挥担保功能。
三、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吸收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充分释放市场活动、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资金的缺乏仍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小企业没有资金,生产设备得不到更新改造,经营效率低下,无力开发市场,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难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从国家、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1.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很难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就堵死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大门,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开辟其他的融资渠道来满足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妨试下以下几种非正式融资渠道:一是企业职工集资,即向企业职工发行股权证或是集资券;二是社会集资,即向企业以外的个人或其他法人单位筹集资金;三是由政府出面引导,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协会,激活内动力,建立企业间资金的有序借贷。
2.培育小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体制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建立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所有制的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争取域外商业银行来阿荣旗设立金融功能性服务中心、配套服务中心;允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小企业领域创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贷款机构。二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制定适合本地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估和授权授信制度,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中长期银行贷款的需求。
3.中小企业提高自身总体素质,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前面已经分析了原因,比如说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缺乏担保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高素质的中小企业是获取资金的前提。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又缺乏外源融资的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在提高自身经营管理素质方面下功夫。
4.加快改革步伐,强化经营者素质
公司的运行绩效往往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公司的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是决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加强学习,掌握现代企管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好市场分析,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5. 加强内控建设,提高信息可信度
中小企业应该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定期向银行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使用状况,以及财务报表等资料,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避免银行得到的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贷款的难度,同时也增强了银行对企业支持的信心,提高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为此,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2)提高经营者的自身素质,因为企业的信誉,经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遵循诚信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银行准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
6.强化信用观念,从长远着眼密切银企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对银行贷款故意拖欠,甚至逃废银行债务,恶化了银企关系,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更加不信任。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诚实守信,以自己的行动争取到银行的支持。珍惜银行对自己的信任。培养“诚信为本,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观念,同时,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助于银企之间的良性循环。
7.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担保机构作用
目前,阿荣旗成立的3家担保机构,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还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服务,信用担保体系很不完善,所以应逐步优化担保运行机制,依靠政府的扶持以及银企之间的相互协作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包括采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等措施,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8. 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
目前,科技性中小企业越来越受重视。科技性中小企业具有需要资金少,周期短,决策灵活,管理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特别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科技性中小企业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新兴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
9.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单个企业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但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后却形成了与单个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独特融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扬.发展小企业融资需要有新思维[J].新金融,2008(1):24-26.
[2] 齐力然.共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43-44.
[3] 阿荣旗人民政府.2013年度经济年鉴[J].阿荣旗档案局,2014(2):105-106.
[4] 李昱,曹丽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金融制度[J].经济纵横,2006(6):12-15.
[5] 樊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 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 陆岷峰.中国小企业金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 刘惠川.引导民间借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N].金融时报,2012-01-21(4).
[9] 胡健,李茗,张树琴.如何看待民营资本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45-46.
[10] 孙俊波,杜信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监管环境策略探析[J].金融论坛,2008(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