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训的内容上可分为:学历教育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安全培训。
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企业内部培训、外派培训、专家研讨会和网络在线培训等形式。
(三)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尽管火力发电目前仍是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形式,但火力发电企业的经营形势却不容乐观。国家政策更多向新能源发电企业倾斜,例如核电、水电、风电等企业在生产条件允许时都能满负荷运行,而火力发电机组却常被作为调峰及后备电源使用。这使得火力发电企业之间竞争愈加激烈,在电力充足的电网内,很多火力发电机组实际负荷经常达不到额定容量的一半,甚至停机备用。火力发电企业亏损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并赢得发展对于很多火力发电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对员工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可以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企业员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促进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目标需要依靠企业员工来实现。通过培训使企业和员工同步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的实现。
2.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通过培训引导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使之与企业文化相切合,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是企业时刻都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只有存在着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最能体现竞争优势的就是企业的人才优势,而培训正是增强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4.适应生产技术变革。
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新型设备、仪表不断面世。企业为保住市场的优势地位,大量引进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使得劳动者必须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5.满足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
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优厚的待遇,物质需求满足后,还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能否获得对自身和事业发展有助力的专业培训也是衡量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如果员工看不到发展前景和晋升希望,就会产生懈怠情绪,失去对工作的热情。长此以往,公司将会面临人员流失的问题。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满足员工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使员工愿意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成果看作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在对企业的贡献中获得认可和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二、火力发电企业培训工作现状
火力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的发展依赖资金的投入,更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火力发电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培训手段。
(一)学历教育培训
发电企业为提高员工的平均文化水平,积极与高校联系开设火力发电企业所需的专业班:电力系统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工自动化等;举办专科、本科层次的函授或网络教育、研究生层次的在职硕士教育。员工根据自身需求参加学历教育,通过考试取得入学资格。企业对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员工,给予报销部分或全部学费的方式作为奖励。
(二)生产技能培训
1.技术问答:每人每周一题,由检修班组(或运行值)的培训员根据生产实际出题,下发至检修班组(或运行值)员工手中。员工凭自身知识或通过查阅资料后填写技术问答试卷,再由培训员评判。
2.现场考问:每人每周一题,运行值由值长(机组较多发电厂由单元长)结合日常实际运行方面的问题,现场考查运行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设备性能的熟悉程度;检修班组由班长或技术员结合实际检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定人员现场作答,考查检修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检修方法和设备结构的熟悉程度。
3.技术讲课:每月一次,由运行值值长或单元长(检修班组班长或技术员)对生产中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讲解,组织生产人员讨论,解答生产人员的疑问,并将培训内容和讨论发言记录在技术讲课记录本上。
4.仿真机培训:运行值每轮休息日组织一次。目前火力发电企业基本实现了机、炉、电一体全能值班的集控运行制,这就要求运行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操作水平,还要有较强的故障分析处理能力。新入职的运行人员往往在工作一两年后就会有较好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时间机组运行稳定,运行人员往往缺少启、停机操作和故障处理的经验。仿真机培训能够有效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仿真机模拟真实操盘,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讲解,使其具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故障处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