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金来源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广东,辽宁、湖北、云南4省所作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改善融资难的状况是企业的最迫切要求。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都认为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对经营环境的评价中,资金环境(融资的难易程度)的负面评价比重最高。另外,对于“当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最需要政府的扶持”等问题,回答最多的是“资金不足”、“缺乏流动资金”、“需要政府在获取贷款方面给予扶持”等。
另据国家发改委近期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达到56%(注3)。调查还显示,由于正常融资渠道收缩,造成非正常融资迅速膨胀,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进一步加剧。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在融资时应首选内源性融资方式。因为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忽视内源性融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验证。在我国,由于受市场狭小、盈利有限、难以负担高额债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大都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支撑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从表2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内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就拿珠三角地区来讲,中小企业最初的资金来源显示,有53.2%的企业的起步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包括合伙人共同投资;有35.6%的企业的资金来源于民间借款,而依靠银行贷款和国家投资的企业很少,由此表明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银行由于风险缘故、政策因素等而不愿在资金上支持中小企业。
表2 2010年中小企业资金来源表
自有资金 民间借贷 银行贷款 国家投资
53.2% 35.6% 8.2% 3%
图1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图
注: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统计报告》。
由此可见,正常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改善融资难的状况缓解资金缺乏的困境是中小企业急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没有资金,就无从经营;缺少资金,中小企业管理者就难以在市场上展开竞争。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就像是暴风雨中的一条小船,不大的一个浪头就可能使船沉没。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它无法进入我国股市、债市融资,而我国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来完成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以间接融资中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主,通过风险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小,所以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贷款难
中小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所需资金需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而向银行贷款是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以及存在着企业发展初期所固有的系列矛盾等,容易受到经营环境、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数大,不确定因素多,企业发展缓慢,再加上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干脆没有帐,有的则有两套帐,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银行部门无法对其真实度进行认定,不敢贸然贷款给企业,因而造成企业贷款越来越难。根据中国银行深圳市中小企业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1年年初到6月底,全市银行贷款约为1.4万亿元,但对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尚不足1000亿元,占比不足8%。因此,对深圳30.5万户中小企业来说,这点贷款可谓是“杯水车薪”(注4)。
(二)银行放款难
根据搜集的资料来看形成银行放款难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一是银行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将贷款权限上收,基层商业银行贷款权限受到限制。二是银行内控制度规定非常严格,特别是对贷款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从而抑制了金融部门贷款的发放,相反,激励机制却又相对不足,使得少数效益好、资信高的中小企业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而一些很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并不好的企业却受到冷落。2011年7月南方都市网报道,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公司也喊难,银行放款一样排长队,导致2011年二季度以来,珠三角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月息从年初的4%—5%涨到8%—9%,但仍然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