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没有稀有金属电子交易平台前,贸易对手的稀缺和销售圈的狭窄造成了贸易商的销售时空的桎梏。泛亚模式的推出,贸易商成为其模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贸易企业客服了传统贸易的种种制约,将现货模式中买卖的双重偶然性变成单向的偶然性,允许卖出和交货、买入和付款发生在不同时间点,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现货流通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制约的问题,将买卖成交机会最大化,从而拓宽了贸易商的销售视角及空间。另外,贸易商在泛亚平台上实现零库存销售,有助于帮助生产企业形成合理的产量预期,前瞻性明确的安排生产规模和品种,有效的协助企业降低了经营风险并藉此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泛亚模式使民间闲置资本得以新型投资机会及较高的收益
泛亚模式的投资者在委托受托业务受托成功后,受托资金每日可获取0.375‰的收益,年化收益最高可达13.68%。成功受托后,收益每日到帐。,使投资者在业务中灵活支配资金,随进随出,享受着流动性强,如活期储蓄般便捷的服务。
5.泛亚模式为地方政府带来不菲的税收收入
2015年7月8日,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公开表示:“泛亚的品牌很值钱,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统计,泛亚直接为国家纳税3.6亿,为国家间接纳税6.7亿元,总计近11亿,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泛亚。”(注6)可见,泛亚模式的商业收储行为为政府创造了不菲的税收收入。
二、泛亚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发展中的泛亚模式在风险性控制方面的主要因素
1.政策性风险是泛亚模式下的最大风险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在多次全国巡回投资报告会及其对全国400余家授权服务机构培训时强调唯一的风险就是“资金闲置风险”。 其实,经营单位在民间金融活动中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政策制定当局和金融监管当局相关政策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注7)。资金闲置风险只是平台方的一种营销噱头而已,实际上泛亚模式是非官方金融,属民间金融的范畴,而民间金融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政策制定当局和金融监管当局相关政策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关于泛亚模式下的挤兑危机之所以被公安部立案侦查,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销售理财产品的执照及批文,中国证监会不认可地方政府推崇及支持的金融创新及其产品。因此,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所冲突带来的风险最终导致了泛亚模式下的最大的风险为政策性风险。
2.投资者风控意识低下加剧了规模风险扩大
泛亚模式投资者在签署开户文本,多数只是例行公事地抄写一遍“本人已阅读并完成理解并愿意承受上述风险”而并未完全理解投资中的“风险”的不可遇见性及风险的程度。投资人的并不理会“委托受托业务具有一定风险,利用养老金、务用租房款、医疗及保健备用款等生活必须资金进行交易”,因此投资者风控意识的严重缺失造成了投资占比的扩大,加剧了规模风险。
(二)泛亚模式下的银行通道的乱象也是规模失控的主要原因
1.“与银行深度合作”误导严重误导了投资人
泛亚模式的公开宣传资料关于银行通道宣导方面标注为“与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实际意义上暗示了宣传资料中所罗列的16家银行均认可其业务内容,使得投资者简单的把泛亚模式的经营者资质等同于银行资质一样的去看待,从而无形之中放大了投资者在该业务模式中的投入比例。
2.“交易资金银行存管”与“资金第三方存管”的误区引导了事态的发展
泛亚模式的宣导中的“交易资金银行存管”其实并不完全是“银行是第三方存管”。在实际上电子市场和银行签署的协议多数通道只是转账业务,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是没有保障的,真正的第三方存管只有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厦银行5家,其余11家均为银商转帐。银商转帐作为“类第三方存管”,其资金实际存放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资金帐户里,而非投资者的个人专有帐户,这也是造成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系统关闭以前众多投资者帐面“可出资金”共计4亿多元无法出金的真正原因。
3.违反中央文件开通银行通道,投资者被误导为银行业对泛亚模式无风险的背书
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研究——基于泛亚模式的探索(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