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可以讲是一种管理程序,需要企业中上下层管理人员一起进行协商,共同依据企业的具体使命与总体目标,来决定各个层级的具体责任以及目标。并需把这些确立的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并以此来评定企业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由于其突出的效果,随即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各大企业所争相仿效。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1. 目标明确
美国管理专家通过实验证明,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取得的效果要比只简单要求个人努力去做会取得更高的成果,并且较高的目标往往会带来较好的完成结果。通过实践,大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中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往往是由于目标技能的改善而带来的。目标管理的效果不仅体现在企业中,对于公共组织,其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目标管理的应用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参与决策
目标管理确定目标则是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融入到各对应层次的目标设定工作当中,具体表现为上下级通过沟通逐级制定出总目标、单位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所以,目标管理的目标设定模式表现为双向确定,既是“自下而上”又是 “自上而下”。
3. 规定时限
目标管理强调时限性,对于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或更长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目标的考核时限可与预算相结合,但也要适当考核组织的实际情况。某些目标应该在较长的时期内完成,而某些目标则应该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同时,在确定时限时应该考虑,当组织层次较低时,其对应的完成目标时间应该较短。
4. 评价绩效
目标管理通过不断地将目标完成情况反馈给个人,实现帮助员工找到不足、寻求改善的目的。同时,下属人员有责任与上级领导一起检查组织为自己设置的个人绩效目标,而这样的结果,就使每个人明确了个人对部门的贡献程度。更为重要的,上级通过与下属人员一同检查并评价预先设立的目标,并全过程共同参与考核,这种鼓励式的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员工的自我完善,而另一方面则能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形成一种良好的激励氛围。
(三)目标管理的作用
1. 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
传统管理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工作没有预见性,整天忙于对常规业务的处理,而忽视工作的方向与目标;二是组织中的领导更倾向于官僚理论,认为权力集中才能有利于统一指标与提高效率。而这两方面的弊端,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很好地予以解决。
2. 提高工作效率
目标管理,是在组织总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互关联且都明确清晰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努力完成个体目标,继而实现组织总目标。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3. 有效地激发潜能、提高能力
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每位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与上级开展博弈,共同探讨并最终确定目标,而这也正是其发挥潜能的良好时机;同时,下级为了更好地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目标,会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身能力。目标管理中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个人能力与未来潜质,既要保证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但还需要其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与实现,而这才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激励的效果并激发了员工的潜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
在工作中有效提高绩效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MBO)在A公司的应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