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从点滴做起,不仅要重视教材上的学生实验,还要对学生实验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讨论,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变换、重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强训练交流,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最终必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创造能力。
三、尝试“编题作业”,体验创造过程,铸就创造性个性
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编题作业,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电路探秘”复习课后,因没有准备好学生的作业,我突然想尝试一下让学生自己编题并完成答题,但这样有些同学会将题刻意编得简单以方便答题,还是让学生只出题好。于是我布置作业:请每位同学针对复习内容设计三道习题给教师老师做,若老师做不完再请大家一起做。这一作业立刻引来同学的一阵欢呼,下课时,我听到一位经常不交作业的有名“差生”说:我要好好使用这次出题的权利。听了这句话,我感触很深,习惯于答题、解题的学生,把答题、解题当作学生应尽的“义务”,而把出题当作一项“权利”,因此,我想对“编题作业”学生会更主动、更有积极性。果然全班作业按时交齐,不少题很有新意,那个“差生”也完成了作业,其中一题是:有L1、L2两个灯串联后接到电压为12伏的电源上,测得L1两端的电压是3伏特,已知L1的电阻是10欧姆,求: L2灯的电阻。这道题虽是一道很普通的题,但对一个有名“差生”来说已是不易,我看得出他是动一番脑筋的,因为他是经几次修改才完成的,“已知L1的电阻是10欧姆”是修改时添加的,求的问题开始是求“电路中的电流”,再划掉改成“求L2灯的电阻”的,因此,我表扬了他,将他的作业评为优秀作业,后来,他不但对出题感兴趣,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了。
通过这次尝试,我觉得作为教师不能单以考试成绩多少或作业好差来评价学生,而因从多方位挖掘学生的优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多体验创造的乐趣,才有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因此,我在新课教学后,经常让学生自主编题,每次编题后,教师需要取样讲评,或让学生互评,对不严密及有错误的题,要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发挥了以往作业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互测,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也发展了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在自主提问、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自主设计实验、完善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自主编题的过程中铸就创造性个性。而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因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核心因素,创造性个性是创造的必要因素。因此,变“学习过程”为“创造过程”,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位置,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引导学生 “自主质疑”、“自主设计实验”、“自主编题作业”等创造性活动,能发展学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九年十月
【参考资料】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XX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