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基石——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探索(二)
(1)由板书失误引起的偶发事件。课堂教学一般不能没有板书,要讲究板书艺术,避免板书失误。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经常出现板书失误,错写、漏写板书。
(2)由语言失误引起的偶发事件。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没有教学语言,就没有课堂教学。
(3)由操作失误引起的偶发事件。如实验演示、教具使用、教学多媒体操作等。教师这些操作活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准确表达以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准确掌握。
2.第二类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学生的行为失误。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并由此造成学生行为的异常反应,这样的课堂偶发事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
(1)学生行为失当——学生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秩序,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现象。如学生间打架斗殴,其中尤以"恶作剧"为甚。恶作剧有针对教师的,亦有针对学生的。如让教师一开门就砸脑袋的,往同学背后贴纸条的,如此等等。这些现象一般影响较大,而且始作俑者被教师批评惯了,不以为然,甚至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得一塌糊涂。
(2)教学环境失常——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突然发生变化,以至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可分为教学内部环境失常和教学外部环境失常。如正在使用的投影仪突然发生故障,学校附近一家店铺开业庆典,天气骤然变化……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3.第三类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本身造成的学生异常反应。这类偶发事件是指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回答提问,或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出现教师难以应答的局面。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善意的;另一种则是恶意的,即个别学生故意向教师发难。然而,不管何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的信任度及学习效果。这类偶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也最难处理。
四、偶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粗暴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短期内好像也有效,但对长久的课堂教学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专业成长和心理成长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通过针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对于由于外界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学生的行为失误而形成的课堂偶发事件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注意的转移
与教学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变化等特征方面往往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学生很容易被这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注意力极易被分散,从而离开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使其朝着有利于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案例分析:有一次九年级上生物部分《人的健康与环境》中有关传染病相关内容时,讲台上突然飞进一只黄蜂,当然会一下子吸引了全部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把课停下来,打开门窗,把黄蜂放出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幽上一默:连黄蜂都想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魅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
处理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3-4分钟。处理得当,可以培养学生排斥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以及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2)暂时搁置
沉默——这是一种被人誉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法。即当课堂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停止讲课,用目光对肇事者予以警告。如果讲授正在进行时,对轻微的违纪,一般不宜出声批评或训斥学生。否则,会造成“一人得病,全体吃药”,只会偏离教学主题,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遭受斥责的学生身上。被斥责的学生的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心理压抑而惴惴不安,无法继续静心听课。脾气倔强的学生还可能故意与老师唱对台戏,在更大范围内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甚至损及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或威信,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我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由于教学不民主,气氛压抑而引起智力下降的为的70%-80%。
学生——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基石——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探索(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