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智慧、深探究---从简易密度计的制作过程透视低成本实验开发的策略(四)
(三)、实验效果如何评价?
开发出的仪器能够突出实验原理,充分展现详尽的科学过程,那么这样的设计已经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科学概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需充分考虑到学生与讲台的空间距离,学生对获取新知的热情度。这两点对于评价一个实验的效果也是不可忽略的。
1、演示实验设计突出“三高”、“三大”。简易密度计的制作中,用圆珠笔代替吸管的思想启示我们,实验力求“高成功率、高可见度、高透明度;过程变化大、仪器尺寸大、颜色对比度大”。这有利于给学生的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并烙上深刻的记忆。又例如在帕斯卡桶裂实验中,我发现实验过程保留时间太短,又加以改进。
用细针在矿泉水瓶子的侧壁中上部戳上许多细孔,同理操作,开始无水流流出,当漏斗举高到一定高度时,突然只见水流从细孔中喷射而出,十分美丽,持续时间长。学生在一片惊呼中有了充分的观察。
2、简单而不减少。实验的装置和使用简单的方法应力求简单,这是为了避免喧宾夺主,突出观察的重点,毕竟我们的学生观察思维水平并不高。实验改进不是为了减少操作,观察和操作的项目不能少,相反还要能够突出思维的深度。例如八年级《大气压》,因为科学前概念的干扰,学生总认为是“吸”而不是“压”的作用,设计了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洗气瓶,橡皮管,注射器,气球
实验制作:洗气瓶内装上气球,橡皮管连接注射器
实验操作:(1)橡皮管连接在装有气球的玻璃管上,用注射器往内推,气球明显变大。让学生认识这是压的结果。(2)橡皮管连接在另一玻璃管上,堵住装有气球的玻璃管,拉动注射器,气球不能明显变大。让学生认识到“吸”并不能使气球变大。(3)让装有气球的玻璃管与外界连通,气球明显变大。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外界空气“压”的结果。
这个实验操作简单,可是观察过程复杂,并有深刻的思维,有效突破了认知的难点。
(四)、实验设计如何拓展?
一个实验制作完成,它的一些思维有着一个持续延伸的阶段,制作中获取的心得与灵感往往还能进一步发展,使实验设计得到拓展,把设计推向一个高潮。
1、一材可以多用。从简易密度计的制作过程来看,浮沉子的实验的开发完全是由于在笔套的实验中得到灵感。而浮沉子实验也将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另一种场景中加以体现,这是一种价值的提升。又如前面所述中滑轮组实验中的实验板,把它拓展应用到对杠杆做功的研究,在对比了滑轮与杠杆这两种不同机械的做功结果,就可以归纳出机械做功的一般原理:Fs =Gh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就是一种拓展。
2、宽泛选材,尝试创新。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实验开发的思路要宽,选材要宽泛,玩具、生活用品、高新材料都能为我们所用,因为前面已经论述到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性。同时敢于失败的尝试,许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实验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八年级《大气压》,用纸做覆杯实验,学生总是怀疑是水把纸粘住的。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大胆采用了乒乓球做覆杯实验。
实验器材:矿泉水瓶,彩色乒乓球
实验操作:矿泉水瓶内装满水,将彩色乒乓球用力摁在瓶口,与瓶口紧密接触。倒立矿泉水瓶,将手移开,会发现乒乓球不会掉落。再向各个方向转动矿泉水瓶,乒乓球都不会掉落。
本来运用这个实验我仅仅考虑到学生都有水沾不住乒乓球的经验。没想到这个实验中的乒乓球,在无形中为马德堡半球作了一种铺垫,这是始料未及的效果。
低成本实验是实验矿藏中的一块瑰宝,开发低成本实验运用到教学中,这既是是对新课程强调动手与动脑结合的一种体现,更是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本文的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力红.《低成本、高智慧、深探究》.(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1-9期
2.陈芳英.《实验激趣、探究创新》.《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 3下
低成本、高智慧、深探究---从简易密度计的制作过程透视低成本实验开发的策略(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