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明公司的有关利益主体能够采取合法手段实现自身的利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机会主义行为,如上市公司滥用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原则、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粉饰利润或逃避税款。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作用,已成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成为阻碍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要解决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一、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防止盈余管理的滥用。现代企业制度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盈余管理存在的有机土壤,鉴于此,应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等非经理人员信息收集、评判能力,以加强对公司管理行为的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使经理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挂钩,使经理也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享有者,从而使股东目标成为经理目标,即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趋于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推行股票期权计划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 二、资本市场的完善 盈余管理产生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我国资本市场有实证已经证明是弱式有效市场,要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要促使资本市场健康完善发展,并使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有实现的真正土壤,以达到治理盈余管理的目的。如今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干涉过多,是资本市场不能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我国已加入WTO,鉴于此,我国证券市场要渐渐适应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结构。 三、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包括合法选择和非规范会计选择,这些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合理则完全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行驶鉴证职能的经济警察,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考察,形成专业判断。故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监督力量。也进一步显现出增强注册会计师盈余管理外部监控的重要性。 四、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关于公司上市、配股、停牌的有关规定,首先,应扩充公司上市、配股的考核标准。针对现行财务指标的主观性强、可操作空间大的特点,可引入一些客观性的财务指标,如现金流量指标等。同时,还应改变财务指标的单一性,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如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关键经营业务指标、获利能力指标或者其他非财务指标等,提高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同时,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充分披露除财务信息外的其他决策所需信息。针对金融工具创新等财务环境变化,要改进财务报表及其披露功能,使其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与风险。 五、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很多,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仅依靠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还远远不够,使用者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信息分析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充分挖掘深层次的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如注重对现金流量、非经常性损益以及关联交易等内容的分析。要强调的是,投资者作为财务信息使用者之一,他们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行为规范的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议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 下一篇:浅 论 林 黛 玉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我国 上市公司 盈余 管理 | 2012-12-20 08:59:2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