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强调初中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像注入水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味。“自然,这个兴味的产生,全靠情感激发。学生有了这个兴味,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就会“其自进而不能已”。这就是说,“情感“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取向,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一股动力。我们的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味”和爱好,他们就一定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燃起收获知识的愿望,扬起求知的风帆。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呢?我的做法是: 一、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情感。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产生的。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竭力将学生带入语文所描绘的情景氛围中,设法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时, 我特别注意从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两方面,引导学生把握其情感深厚去、情意浓郁形象鲜明等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 、思考、讨论,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氛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着一幅由静物和动物描写所构成的画面,生动自然,绚丽夺目,栩栩如生,读来仿佛置身与百草圆中,好像听到那繁声竟奏的天籁,目睹奇丽多彩的风光。这一情景氛围,无不促使学生产生情感,感受无穷的乐趣,以致升华为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的渴望、迷恋之情。反之,学生必然产生单调、枯燥之感。进而产生憎恶之情。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老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的情感得到有益的熏陶。 二、充分展示课文感染力量,激发情感。 赞可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上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属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如果我么语文老师能依据课文的结构、辞章,恰当引导学生去发掘课文丰富的内涵,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培养情感的目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优美散文《紫藤萝瀑布》,文章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可谓有条不系、井然有序。作者由面到点,先写一片花,次写一树花,再写一穗花,最后写一多花。文章先从整体写花的盛大,辉煌,如瀑布流动,生动地展示了紫藤萝的形象。再写局部,紫色条幅上泛着银光,“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接着描绘紫藤萝花的色彩: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作者可以描绘紫藤萝花盛开的优美画面,带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受,激发人们高昂奋进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就是这样巧妙而恰到好处的倾泻起笔端,让读者不得不去细心体悟。 浅议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 下一篇: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语文教学 情感 培养 | 2012-12-20 08:59:5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