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产生高效率的重要保证,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则是举足轻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学习习惯有好有坏,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自觉复习,主动完成作业,一旦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更是事半功倍,相反,一些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如字迹潦草,课堂上讲小话,分神,粗心大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的身心也是一种伤害。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需要持久的坚持,学习习惯是教育的结果,老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则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培养学习的学习习惯。 1、培养听和说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从听开始,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所以正常儿童在4.5岁时基本掌握母语,能用母语与人日常交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轮流讲故事,或者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然后请其他的同学复述大意和其中精彩的情节,让学生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倾听中领会要点,只有听的清,听的懂,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语文课堂是小学生用进行交际的主要场合。在课堂上他们有很多听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避免索然无味令孩子失去兴趣。 说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每时每刻,也是语文教学中必需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交流的,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教学,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周围校园环境,学生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观察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积累说话素材,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从而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 2、培养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的心理学家把阅读看成是交响曲的奏鸣过程,就是从最简单的字词层面,篇章层面,到作者的深层含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利用口语经验、口头词汇和音义联系,从而了解作者的的含义,而口语经验在语文课堂中主要从朗读开始,小学生爱模仿,教师应该在领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发音,配以动作表情,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能领会文章的意思,只有在听的清的基础上,才能读的更好,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语感,节奏等,学会阅读,享受阅读,了解音义对应的含义。通过阅读,培养孩子对语文,语言的喜爱。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如何搞好班风建设 | 下一篇: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语文教学 培养 学生 学习 习惯 | 2012-12-25 09:36:3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