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扩散性思维能力入手发掘少数民族学生潜在智力 1992年秋,我县招收首届初中民族班,学生来自全县的少数民族山区。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民族班学生的思维较为单一、保守,没有城镇的学生那么多“鬼点子”,在处理问题时,灵活性不够。这是由于在山区教育那块“贫瘠的土地”上显得有些“营养不良”的结果。同时,我又发现学生并不“傻”,他们也有“得天独厚”的一面:诚实淳朴,勤奋好学,求知欲旺盛,竞争意识强烈。针对这些“特性”,我因材施教,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强化训练,现已初见成效。近三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从培养扩散性思维能力入手,能够发掘少数民族学生潜在的智力内质,帮助他们打开智慧的闸门。 一事多法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构成了事物的客观因素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必然是多角度性的、扩散性的。当需解决的问题明确以后,要从各种角度研究问题,提出多方案的解决方法,最后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即使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也能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采用“一事多法”,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很少在一种传统的方法上打圈子,而向更新、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开拓。 班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故意设计一件事需要解决,让学生定时写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进而选择最佳方案。“假设你的家人有病,需烧开水吃药,办法有多少?”五分钟内。周世江同学写出了十八种方法。“去桂林的方法有几种?(分“现在已有的”和“幻想未来的”两项),五分钟内,柯永峰写出了二十九种方法。“午睡起来后提神的办法有几种?”两分钟后,将政兵一气呵成了十八种办法。“在教室吃瓜子的问题如何解决?”用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派人上黑板进行比赛,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鱼贯而上。结果,冠军组写了十九种解决办法,最后选择了四条切实可行的办法作为班规定下来。这既是开了一剂治“病”的良药,也浓厚了民主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真可谓一举三得。诸如以上的做法,无疑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挖掘学生智力内质的有效方法。 一题多解 采用“一题多解”法,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平时,我注意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俗 从培养扩散性思维能力入手发掘少数民族学生潜在智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大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创业的可行性..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体会浅谈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培养 扩散 思维 能力 入手 发掘 少数民族 学生 潜在 智力 | 2012-12-25 09:52:1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