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下安静的灵魂——读《三生石》有感 冯钟璞,又名冯仲璞,笔名:宗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河南唐河,生在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看《三生石》时,以为是段凄美浪漫又缠绵的轮回三世的爱情小说,在网络小说绚烂的今天,关于这类描写的爱情小说不乏,其中也有佼佼者;而这样载满中国传统文化并蕴涵神秘色彩的名字很容易惹人遐想,兴趣驱使下拿来看起。 书本中故事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题材的故事能看下来是因为习惯了开始看就会坚持到结尾,后也觉得这种坚持是值得的)对于这个人人政治、全民疯狂得可以失去人类理性特质的年代,以围绕当时定为反动派——某大学的教授梅菩提与同校另一位女教授陶慧韵的友情、与医生方知的爱情以及一直生活在菩提精神世界的父亲的亲情的故事。 小说中,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菩提与众多像菩提这样没有患“思想僵硬症”的能坚持自己思想的人们与当时的当权派、思想不能自控的人之间的抗争;另一条是菩提的癌症,在她体内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生死对抗。菩提“很容易的看到镜头下的几个细胞,颜色很深,显得很硬。最奇怪的是,它们竟然给人一种很凶恶的感觉。菩提猛然觉得像触到蛇蝎一样,浑身战栗起来……”菩提体内的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正如这个社会一样,社会得了肿瘤,正常细胞再与如蛇蝎凶狠的癌细胞抗争。原被定为垃圾堆的院中间并没有人来倒垃圾,而是倒在院门外,这是否表示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完全麻木,还有治愈的可能,正常的细胞还是好的呢?已被外界斗争和疾病折磨的菩提与慧韵在破旧宁静的小勺院讨论着正常细胞总是能战胜癌细胞的,也讨论着已被部分人扭曲了的政治能否回到正常。“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书中这两句便是形象的表现了这些能保持本心的人,没有在疯狂中迷失、在权利中沉溺。 整本书像个温柔的女子,在静夜对花呢喃,述说自己的遭遇,重重苦难中,坚信人可以战胜困难,还有对生命那热切的渴望。原本幸福的家庭,被冠以反动罪名而受尽学校当权派张永江等人的迫害,被赶到了破旧的小勺院生活,菩提父亲病重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医治终于在痛苦中死亡,连骨灰罐子都是“斗争派中有人莫名其妙的好心”才得到。作为一名女性,在扭曲的是非观、僵硬的情感面前,菩提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她忍受着因为时代的错误而带来了种种磨难。在亲情、友情、爱情中得到支撑力量,滋润着心田。故事的开始,菩提便可能是癌症病患者,在去医院看检验结果的路上“已是春天了。菩提暗想,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空气。她简直有几分高兴起来,子刹那间,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处境。”饱受身心摧残下,居然还能存有发现美的心,感受那么微妙的气息,享受此刻生命还能带来的芬芳,如此美好,真切的活着、渴望着生命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心态,在生活在条件都相当开明的现时代的我来说是感到汗颜的。在生活中受到各种创伤后,心情抑郁,不能自拔,为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深深困扰着人们,深究其原因不过如此。可能每个时代都有他所需要承受的东西,但是能支撑到最后的却是强烈的生存意识。物质条件满足的今天需要的是物质优越,而达到这个阶段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还可能得不到,在来自各方的压力下,不能坚持自我,有着往前冲的力道,没有收缩的韧劲。丧失了生命的渴望,在追求优越条件的时候,忘记了生命最质朴的追 关于阅读《三生石》的读书报告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规范班级制度 学生自主管理 | 下一篇: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阅读 《三生石》 读书 报告 | 2012-12-26 09:22: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