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既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又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保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对待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环境改善活动。在小学教育中,不仅要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更要清楚应怎样实施环境教育。对此,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在教育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也有一些看法: 一、 创设环境教育的氛围 环境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把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环境隔离,而应该把环境意识布设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高环境意识,在提高环境意识中增强学习能力。学校应立足学校实际,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可以设置环保教育点,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的功能;可以增加校园绿化面积,调整校园布局,净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而不是教室里教师正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室外却传来阵阵刺耳的伐木声;也不是一阵风吹来,在校园里就可闻到难闻的臭水沟味道,或是白色垃圾满天飞。同时,若条件允许的话,可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除地面外,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如利用楼顶屋面开发气象观察站、太阳能热水站、搞垂直绿化、建立空中花坛等;向地下开辟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燃烧站。教育学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土地意识。也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来,既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各种小动物、植物引进校园,成立养兔小组、养鱼小组、栽培小组等,让学生在观察、参与管理、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中,亲自搜集、整理、分析、比较,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注意开发潜在的环境课程,增强环境育人的氛围,把环境意识推到学生生活当中,并潜移默化到学生心灵深处。 二、开展关心环境的活动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环境教育更需要进行实际活动,而不是教条主义。建议班级可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以环境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或通过晨会、周会,针对一些环境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分析、研究的过程,增进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开展“勤劳动、护花草、关心环境洁净美”等 系列活动。结合“3.12植树节、4,7世界卫生日、4.22世界地球日、5.31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和道理,参与社区、农村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发电站等。鼓励学生到街头做环保宣传员,到社会当环保勤务员,成立绿化小组、环境监督小组、护鸟小组等。可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的环保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活动中既可亲身感受周围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与落实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 目前,国内小学中很少有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环境教育所覆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设立单科课程,不仅可以从现有的学校课程中汇集大量相关内容,而且还可以涵盖学校课程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还可以在独立课程灵活安排室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确保环境教育步步深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其次,把环境教育列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容易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再次,单科教育省时,不需要花费时间来协调不同学科的教育,可利用班会课、活动课、兴趣组、红领巾广播站等进行环境教育。 另外,小学各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资源,教师首先要摸清教材的思路,挖掘教材的潜能,落实渗透环境的任务,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达到“源于教材,又优于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对于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阅读教学课文,其环境教育方 论小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利与弊 | 下一篇:论沈从文的《边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教育 环境教育 | 2012-12-30 09:05:5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