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自己的生活开始,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育孩子独自进行思考判断。局部形成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及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及自理能力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这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确定能让孩子终生受益。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幼儿自理能力不强的原因。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别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但在目前,家长溺爱孩子的比较多,因此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干,不能自理,甚至连最基本的穿衣.穿鞋.整理书包.清洗小物件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些情况都是过分依赖父母,自理能力差得表现。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因为工作忙对于孩子的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缺少家长指导和培养自己孩子进行生活自理的环节,失去让孩子参与生活自理的机会。 2.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 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三.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途径 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说明了实践活动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锻炼他们独立性的机会。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 1.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我们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中国现阶段劳动就业比例失衡 | 下一篇: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生活 自理 能力 培养 | 2012-12-30 09:07:4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