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读了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一生的生活和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福贵作为千千万万不幸遭遇者的一个典型形象的代表,既有着他独特个性特征,也有着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共同特征,简单总结起来我觉得有如下几点: 一、百折不挠的坚强 父亲因儿子败家一命呜呼;母亲因体力透支一病丧命;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顷刻停止心跳;聋哑女儿凤霞因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妻子家珍因长年劳累落下软骨病不治身亡;女婿二喜因遭遇飞来横祸被水泥板砸成肉酱;外孙苦根因饿极吃多豆子被活活撑死……一个曾声色犬马的地主阔少沦为贫苦农民后的漫长生涯中,其家人相继躺在田头坟地永远弃他而去,惟留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就是这篇《活着》中福贵人生的真实写照。当福贵目睹几千国民党伤兵活活冻死在雪夜,因之哭得眼泪融化了脸上的冰雪后,当他亲历所有患难与共的亲人颓然逝去的悲痛欲绝后,孑然一身的他意念上并未对死的阴霾与召唤俯首就擒,他仍不屈不挠地执着于生,满腔热情地好好活着,“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他的顽强乐观感染和鼓舞着读者,传达出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你最后一个生命,你也一定要好好地饱满地活着,为只此一次、生命诚可贵的本身,为活着而活。如此,人的尊严、人的力量、人的不服输……人便不辜负了地球上最高级形态生命的美名。 正如余华在此书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在艰难困苦中百般忍受而活,即便在地狱中也要擦干眼泪微笑着高唱着牧歌而活,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因此,在福贵亲手埋葬了他一个个苦命的亲人后,我们每天仍能听到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在落日的余辉里像风一样飘扬,他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充满了芬芳的泥土的气息,那是鲜活肥沃的活着的生命气息。 书中讲述了一段历史,很多地方竟然催人泪下,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我们所能担当的,所能忍受的,可是主人公福贵就这么样在那个年代中幸存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这本书的结尾部分。福贵买了一头“老”牛,但他把老牛当做家人看待,而且给予人的待遇,原本大家觉得这头牛应该会早死的,就如福贵认为他自己也会在几年中会死的一样。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福贵没有死,开心地活着;牛没有死,幸福地活着,有时候还懒懒的。大家都说他们老不死,可这些都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情绪,他们依旧活着。书到此,我知道,福贵实际上早就看透了生死,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一切都在顺其自然中。福贵所经历的苦难,所面对的亲人的一个个的死亡,直至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这里面的惨烈本来是不亚于余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但福贵找到了一条缓解苦难的有效途径——忍耐,这使得整部小说的叙述都因着这种宽阔的忍耐,变得沉郁、悲痛而坚定,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没有愤怒,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终,福贵真是达到了与孤单的生活相依为命的地步。小说塑造了他宽广、坚韧、温婉的性格,他的生存,对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浅析《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析个人隐私权对电子商务未来发.. | 下一篇:浅谈在游戏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活着》 中福 人物 形象 | 2012-12-30 09:22:0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