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一、与对两本《纲要》进行简单的介绍: 对于这两本新旧的《纲要》的对比研究,首先先要介绍一下两本书是在怎么样的条件下制定下来的。《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是建国以来根据我国幼教工作者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在研究制定时,回顾了我国幼教所走过的路,总结了从老解放区的幼教工作以“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确立的保教合一的形式和内容到解放后十七年比较注意年龄特点,贯彻全面发展方针的经验,纠正了幼教工作受运动干扰较大,过份强调阶级教育和照搬照抄外国幼教经验的偏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内容、要求,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任务和要求必须通过七种手段来完成,要克服重上课、轻游戏、忽视日常生活的倾向。旧的《纲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制定而成的。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是在是自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到现在,幼儿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幼儿园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令人惊讶的变化。所以面对着这样幼儿园教育的先进发展,遵循《规程》的精神,和目前的现状而制定进行试行实施的,有着符合时代潮流的特点和先进性。(以上内容主要摘自于旧纲要和新纲要的前言部分)。 二、两个《纲要》主要内容上面的比较研究: 《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中的主要内容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讲的是“年龄特点及教育任务”而且这个部分就有四大点需要阐述。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内容中的总目标是培养一批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立下志向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新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三至六岁儿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须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很重视的发展学前教育。我们要着重重视学前教育,为“小学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培养新一代人”做好必要的准备。《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之中说的主要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和教育这开始注重幼儿的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开始作为培养孩子的重要的开始进行重点培养,开始逐步的钻研幼儿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开始逐步渐渐地关注三至六岁儿童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还阐释了三到六岁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而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方法上写的也是比较详细的,这个对于那时候的教师的教育孩子和引导孩子方面给了比较好的比较详细的方式方法的指导与教育,对于老师们进行教育也给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中,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基础上,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理还有基本规律出发,根据现在教育的发展形势比以前更为进步的同时,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基础之上,更多的强调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个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相对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新纲要更多的注重于孩子们的生活细节,把孩子们培养好的习惯放在第一的位置,之后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树立孩子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新纲要在幼教更宏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突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威望建立的成功经验研究 | 下一篇: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园 教育指导 纲要 2001 | 2013-01-13 12:50:1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