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美,从汉字“美”的来源考察,按照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大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在这里,“美”本义为“甘”,转义同“善”。肥大强壮的羊,在古代人类生活中,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给人以美的体验。在人类生活中,“花”的色、味、香也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美”字内涵日益扩大,由羊大到花艳到音乐到一切能给人类带来多种愉快感受的事物。再进一步,“美”字内涵还从愉快扩大到有益(即“善”)的方面来,并且,自然现象,艺术作品和人类行为都有“美”与“丑”之分。人类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表现为“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体会,要想做好此项教学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 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规定、制约、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热锅教师尚未识透教学内容的美,并产生较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又怎能激起学生对美的欣赏,领悟及至热爱呢?如《鸬鹚》一课,些动静变化之美,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动静之中的转换,却认识不到这种转换的必然性。其实,课文的特色正在于此。比如第一自然段些静美“……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悠然的吸着烟”,是静,但他在悠然之中观察着水面下鱼群的活动,则蕴含着动态因素,而“列队的鸬鹚正在待命,更似弓在弦上”。抓住这些,对动静变化美的体会就会比较深刻了。 二、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能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如何一种教学方法和内容,都不可能起到全面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所有美的热爱,在教学中不能贪多求快,要想一蹴而就地达到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文美,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挖掘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鉴赏美,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逐步形成对“美”的全面深刻的理解,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 三、不同的角度研究针对不同的语文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 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雄壮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游子思乡之美。《黄山奇石》中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仙人指路”这些关于奇石的描述表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之美。《妈妈的爱》通过记叙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表现了母爱之美。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一文中关于荷花的描写:“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心得体会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语文教学 学生 进行 美的 教育 心得体会 | 2013-01-13 12:52:1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