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用教学微探 近二十多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对语用学和外语教学相结合的交叉课题进行了探讨,如Kasper(1981)对非本族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问题进行研究。以往人们在考察语用能力时的焦点问题是非本族语学习者对语用意义的理解与生成、在不同条件下的交际行为或二语写作中的语用问题等。本文主要关注语用教学中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以及语言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如何与语用教学密切联系起来。 一、引言 “语用学是对在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或编码的那些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Levinson, 1983)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语用发展研究倾向于把语用能力看成是交际能力的一个自治成分,并将语用发展与交际能力的其他因素联系起来(Kasper & Rose, 2002 :159)。二语学习者往往掌握了充分的语法知识,但却在社交中产生很多于用失误,这也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例如:见到外国人时,学生常用“Have you eaten ?"这样的用语来打招呼等,而听到外国人用“How are you doing ?"来打招呼时不知作何回答。这种情况一方面受结构主义的影响,另一方而也应归咎于语用知识的匮乏。Ellis (1994)就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和恰当的输入是重要的。课堂上语用知识的输入主要来自老师的谈话和课本(Hill 1997)。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讲授些语用知识.此外.还需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培训等方而做出努力。下文将把语用学研究放入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框架中来讨论,主要讨论语用教学中的两面性以及影响语用教学的因素。 二、语用教学的两面性 教学对语用知识的获得有无影响? Porter (1986)采用交际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和双人练习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以观察学生是否能从相互之间学习语用知识。通过对小组学习者之间关于意见、同意和反对等言语行为的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课堂上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了有益的语言实践机会,但是这种活动并不能产生学习者学习语用学知识所需要的社会语言性质的语言输入。”(G. Kasper & R. Schmidt, 1996:160) 这就说明语用知识是 关于语用教学微探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园长培训的心得体会 | 下一篇:关于幼儿学前教育的体会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语用 教学 | 2013-01-16 11:18:2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