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应用在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善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对教育有其重大作用。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学习更迅捷,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这里主要讨论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特殊教育这一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特殊教育 教育应用和模式 一 、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吏 特殊教育是指利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组织形式给特殊学习者提供的教育及相关服务。广义的特殊教育中学习者是指一切与正常人不一样的群体,狭义的是指盲、聋、弱智、肢残等十一类残疾群体。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在特殊教育这一块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且相对于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而言,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从事特殊教育教师数量非常有限,期望像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特殊教育师生比接近于1:1,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信息技术手段虽然不能完全改观特殊教育中师生比较低的状况,但是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教育方式可以为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供类似于个别化教学的课堂学习或者课外实践活动。 特殊教育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说明了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壮大,同时毕业人数的缓慢递增也说明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非常迫切,尤其是对特殊教育中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方便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各种原则 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一经引入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的质量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参考一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原则及特殊教育中的教育规律,拟定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扬长避短的原则 缺欠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那么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例如:听觉障碍学习者,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语言和听力能力,他们在视力上得到加强;盲童由于丧失了视觉能力,因此在听觉和触觉上有所加强。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在聋童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视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盲童教学中要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于理解的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说补偿性原则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特殊教学中应用得更加充分和合理。 浅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 下一篇: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上下市公司盈余..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信息技术 特殊教育 应用 | 2013-01-22 09:18:2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