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诗里的爱情观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内容丰富,其中爱情诗所占份额较大,蕴含深广。《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 【关键词】诗经 爱情观 清新 优美的文辞 还原生活 诗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之美可以诵之、弦之、歌之、舞之,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就非常重诗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认为三百诗篇都处于诗人性情之正,没有邪恶的思想或念头。《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纯真无邪,而又对世界充满着爱满怀着激情的最好体现。而近代大儒马一浮先生也非常提倡诗教,在《复性书院讲录》中讲到“圣人始教以《诗》为先,《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必挟言说,故一切言语之足以感人者,皆诗也。”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托物言志,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我们知道,在我国公元前六世纪以前《诗经》中爱情婚姻诗产生的早期,当时还是奴隶社会,距离原始社会太遥远,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因此,人们在恋爱婚姻上比较自由,这些爱情婚姻诗保留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朴素的思想感情和历史痕迹。汉末至南宋以前,特别是在宋代,是我国封建礼教统治最严酷的时代,在恋爱婚姻问题 《诗经》爱情诗里的爱情观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把京剧文化延伸到音乐课堂 | 下一篇:《三国演义》实用功利性解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诗经》 情诗 爱情观 | 2013-02-09 10:05:3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