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感 作者简介: 林海音,本名林含英,1918年农历三月十八出生於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取名含英,小名英子。1921随父母返回台湾,在头份与板桥定居。1923年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南城。这趟旅程成了林含英与她父母一生的转捩点,也对林含英的性格特质有著深远的影响,更使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京味儿。 1931年5月,父亲的去世让英子幸福的童年提早结束了,也使得善感的英子变得早熟。那年英子五岁,独立的她撑起一家子的重担,不管多麼的辛苦艰困,她都努力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英子的倔强传自於她好强的父亲,而这也造就了影响她一生的个性。同年9月,林含英进入了私立春明女中就读。并且开启了她大量吸收文艺新知的起始。 林含英从春明女中毕业後,原进入翊教女中读书,後因为考量家庭的经济基础,便投考了「北平新专」。1935年自「北平新专」毕业後,林含英进入《世界日报》工作,从事采访文教与妇女新闻。 与林含英同在《世界日报》工作的夏承楹,由於两人共用一张桌子,在加上兴趣,个性与工作态度相近,志同道合的两人感情自然也深切了起来。1939年5月林含英和夏承楹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当时为北京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在婚後的10年间,林含英与夏承盈的孩子相继出生,过著美满的家庭生活。 1945年八年抗战结束後,随之而来的国共内战越演越烈,林含英与夏承楹几经考量後,决定返回台湾。在海峡的对岸,正值文化大革命,未能逃出而留在大陆的作家,不是被改造去描写革命和阶级斗争,就是被批斗至死,这些都埋没了他们的才华;虽然当时台湾的禁令也很多,但是毕竟比较宽松,幸运逃到台湾的林含英一家与其他文人,则能不断的创作,使思乡的情怀表现在文字作品上,而成为异乡人的寄托,如《城南旧事》,《烛芯》和《婚姻的故事》等。 本书概述: 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感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读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情怀的感受 | 下一篇:读《窦娥冤》后评窦娥形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林海 《城南旧事》 有感 | 2013-02-09 10:10:3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