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之女性爱情心理描摹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句话已经成了许许多多走进围城和未走进围城的人们的真实写照。钱钟书在小说《围城》的字里行间无处不在充满了幽默和讽刺,书中生动活泼地塑造了一群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然而她们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有自己不同于人的性情和个性,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围城世界,向人们展示了三四十年代的女性知识分子的生活的一面。本文从女性爱情心理描摹进行叙述自己的读后感受: 在当时的社会里,父权主义有着极深的社会根源,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知识分子,在面对婚姻的时候都必须遵循中国 “婚姻大事,父母作主”的封建传统。小说中就很有很多细微的女性心理描写来突出当时的知识分子无法摆脱父权主义的心理。 小说中的鲍小姐留学海外思想特别开放,但是当快要回到家的时候,又不得不谨慎起来,“鲍小姐睡了一天才起床,虽和方鸿渐在一起玩,不像以前那样的脱略形骸,也许因为不日到香港,先得把身心收拾整洁,作为见未婚夫的准备。”尽管鲍小姐放浪不羁,但是她却无法摆脱,所以还是得装得规规矩矩,这说明她对男权社会战战兢兢,唯恐引起以“未婚夫”象征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半点不满。 苏文纨虽未与主人公方鸿渐共进“围城”,但是她在《围城》中的分量绝不亚于女主角孙柔嘉,她的影响贯穿了整部书。爱情是很自私的,尤其是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当自己的生命中出现情敌的时候,就算是受过再高素质教育的人也会采用种种方法和手段去想办法战胜自己的情敌。她是大家闺秀,受过高等教育,但摆脱不了传统文化束缚,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好盛,最终却没有好的出路。依照今天的观念来看,苏是一个家世好、学问好、相貌好的“精品女子”,可是年龄偏大。正如书中所说:“在大学同学的时候,她眼睛里未必有方鸿渐这小子。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件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苏小姐十分孤傲,而这位在爱河里畅游的迟到者为了弥补自己在爱情上的损失,千方百计抓住方鸿渐,因为“她对方的家世略有所知,见他也不讨厌,似乎钱也充足,颇有意利用这航行期间,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打算,当船行到香港时,两人开始了接触。《围城》中有一段“打电话”的戏,是这样写的:鸿渐拿起听筒,觉得整个周家都在屏息旁听,轻声道:“苏小姐吗?我是鸿渐。”“唐小姐去不去呢!”方鸿渐话一出口就后悔。斩截地:“那可不知道。”又幽远地:“她自然去呀!”“你害的什么病,严重不严重?”鸿渐知道自己问得迟了。“没有什么,就觉得累,懒出门。”这含意是显然了。明着是苏文纵在追方鸿渐,可她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在暗处使劲儿。知道方鸿渐喜欢唐晓芙,除了嫉妒与促狭别无他法。苏文纵自始至终不敢说一句“我爱你”,总是半推半就,只敢躲在洋文里叫方鸿渐吻她。苏文纨是一个倍受男性蔑视和反感的角色,其实她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只不过一直以来都受着人们的偏见罢了。她漂亮、高傲、家世好,又是留学法国的女博士,这么一个俏佳人却独独对方鸿渐情有独钟。对于方鸿渐并非最佳人选,他不是真博士,家世亦不如赵辛楣,更重要的是他对苏小姐并非真感情。正如方鸿渐所说的“女人傻起来是没底的。”苏小姐如飞蛾扑火般爱上方鸿渐,可得到的却是背后的嘲笑和眼前的虚应。 《围城》读后感之女性爱情心理描摹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BtoC电子商务的盈利对策 | 下一篇:《史记》一用字及其通用字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围城》 读后感 女性 爱情 心理 描摹 | 2013-02-09 13:06:28【返回顶部】 |